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大街上都在卖一种糖,就是这个---芝麻糖,也叫糖瓜芝麻糖!要想做出这样一根芝麻糖,细数下来,可是得18道工序!而且道道手工操作!
这就是登封东华镇骆驼崖村郑建国,家祖传四代做芝麻糖的小作坊。郑建国今年71岁了,从8岁在作坊里跟着父亲边学制作边玩,到今年已经63年了。每年的冬季11月份左右,他们一大家子总会燃起炉火制作芝麻糖。早已经验丰富的郑建国把繁琐复杂的18道工序总结成立简单的5个步骤:出糖、气糖、压糖、形糖和正糖。
郑建国告诉我们,第一步先做玉米糁饭。做熟后,把发了芽的麦子弄碎加入锅里面,再加点水,打开火。等再次滚起来之后,舀到缸里面,把渣滓滤出来,让里面的糖浆水流出来,倒入锅里继续熬。
万事开头难,这出糖也就是5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步了。如果这一锅玉米糁饭做不好,发酸或发苦,那这一锅饭就算完了,这一天的工作也就算完了!做饭做了几十年的郑建国,早已经过了要站在锅旁边看着的地步。大眼一扫,他就知道熟了没有。
接下来把熬成的糖浆放置一晚上,看起来就像和的面一样。然后就是拔糖。
到看着糖拔得层次均匀,这一步才算成功。拔糖之后还得一点点的搓成粗细均匀的糖瓜。没有几年的功夫可做不到这么熟练。刚做成的糖瓜是软的,还得晾的硬一点。
接下来就是让糖瓜沾上熬糖浆的水蒸气,以便于能轻松的粘上芝麻。这叫做气糖。接下来需要两个人把粘上的芝麻压进去,最后扭一个简单的花型才算大功告成。整个流程至少需要5个人来完成。郑建国告诉我们,做芝麻糖使用的工具在市场上是买不来的,每一件都是他们自己手工做的,而且每隔一两年都得更换。
郑建国一家早上不到3点就得起床制作芝麻糖,可以说,这些不仅仅只是价钱便宜的芝麻糖,比起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香肠和地沟油等等,郑建国一家卖的更是良心和匠心。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份传统手艺却越来越无人问津。
郑建国说,原来骆驼崖村有这样的制作芝麻糖的作坊将近有二十几家,可慢慢的只剩下他们这一大家在做了。因为做芝麻糖的每一步都是靠人力完成,而且忙活一天最多能做出一千多根,除去成本,根本就是出力又不挣钱。以至于现在根本没有人在去学习这门手艺。想到以前大家都挣着吃芝麻糖的热闹场景,在对比现在批发着卖也是冷冷清清,郑建国也很无奈。
郑建国一家做的虽然是小本生意,但其中却是难能可贵的良心和值得坚守的匠人之心。当然我们也希望,终有一天,咱们中国的食品安全不再如此的乌烟瘴气!也希望这么好的纯手工艺能继续在创新中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多一些见识和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