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招人才,上智慧登封招聘网
[独家专访]赵峥:学习书画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8239 作者:我走路带风 帖子ID:172423 赵峥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中国老年报《书画专刊》主编,中国老年报书画院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美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年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大道至简系列名家书画展策展人。 [独家专访]赵峥:学习书画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2724 作者:我走路带风 帖子ID:172423 赵峥工作室“至简轩”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去处,在那里,我们拜访了这位温婉知性、素雅娴静的画家。赵峥是淡然的,在她身上能看到那种繁华落尽后沉积的“简”,同时她又是圆润温和的,“镜子虽大,所照必偏;珍珠虽小,鉴包六合”,言谈间,我们能感受她待人处事的从容大度以及对书画艺术的钟爱之情。 对于书画学习,她认为,古人留下来的画帖是我国文脉的传承,这些作品意境的感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继承和体践。她说:“对于艺术的学习,我一直在路上。” 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书画学习如何相融合”这个话题,赵峥娓娓道来,讲她的艺术理念,讲她的童年故事,讲素质教育之道……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都发自肺腑且出口成章。如果没有对艺术深刻的体悟和热爱,没有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修习和积淀,没有一种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情怀,我想,她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今天,我们对采访内容略加整理,以飨读者。 [独家专访]赵峥:学习书画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8292 作者:我走路带风 帖子ID:172423 秋实 美学是一种基础的素质教育,应该从中小学就抓起 一个人,将来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即使不是艺术类的,起码的审美也要有,最起码的美术鉴赏能力要有。所以,我认为美学教育,包括书画教育,应该在小学和中学就普及,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书画艺术可以养心性、育心灵,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素养。孩子学习书画,不一定非得成为书画家,而是用画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跟作家写文章和音乐家奏乐曲是一个道理。现在各大高校里面都开辟了艺术类 的院校,但实际上好多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把大量的艺术培训资源放在高等院校是一种浪费,应适当地把资源向中小学校倾斜,让艺术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把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从小就培养起来。因为审美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从小抓起,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技法”超越不了“情感”,书画学习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 我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都有一个文化根基。一个人的文化有多深,艺术之路就能走多远,这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孩子学技法下下苦工夫都能学会,但是作品的意境不通过文化就养育不出来。比如画素描,你可以画一百遍、一千遍甚至一万遍,总有一天会画的造型很准确、塑型很立体、调子很匀称,画得很唯美,但这只是解决了一个“技”的问题,如何让作品意境高远,就是一个人的素养和文化的高深问题,这说就要书画家多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书画为文之极。 艺术的最动人处就是情,而这种情是要以文化作为根基的。古人的一首诗词就是一幅画,就因为某一个自然景象让他有感而发,发乎于情。为什么“文人画”寥寥几笔就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因为他有了真情流露,把情感注入在画里面,才能画出真的东西,否则他的画就是“死”的,没有生命力。 艺术是个性的体现,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 艺术是个性的体现,但不是刻意的那才好,儿童画我认为是这样,千万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和他的想象力。一个班里边,如果老师不教,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就画一只鸡,你见过的鸡。”老师不教给他们第一笔怎么画,第二笔怎么画,那孩子画出的鸡肯定没有重样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老师和家长只需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独家专访]赵峥:学习书画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570 作者:我走路带风 帖子ID:172423 月明浑似水 唯觉一庭香 书画学习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必刻意求成 我学习书画的理念得益于父亲对我的教导。我的父亲是天津美术学院孙其峰、傅佐、肖朗、霍春阳等老师的学生,他没有把他学的手把手传授给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教给你”或者“你要怎么画”,也没有告诉过我“这个鸡应该怎么画”“鸟应该怎么画”,而是让我自己去观察,自己去画,画自己眼中、自己心中的画。 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非常了不起,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大人过多的干涉反而会把这种天性给抹杀了。所以,在孩子书画教育上,大人要懂得适当放手,要保护好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它发展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画了两个柳枝,本来要在底下画两只鸭子,表示“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跑过去说:“你应该加上两只黄鹂。”因为那时我刚学“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父亲说:“你要好好背诗,将来画的画肯定会有意境。”这其实就是一种引导。 对我女儿的书画兴趣的培养,我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我会跟她说“要想画鱼就看看真的鱼,它是怎么游动的,你抓住它的特征。”有一次,于明诠老师送我一本书,是他画的一些京剧人物,我一看特别好。那时才四五岁的女儿跑过来看,说:“他画的是什么呀,太丑了!”我告诉她那是京剧人物,然后打开戏曲频道让她看京剧,告诉她:“这就是京剧人物。”她看完以后自己拿着笔画了好几张,画得特别棒,一下就把人物的特点、特征抓住了,演员戴的胡子、帽子、服饰,寥寥几笔很传神。 孩子学习书画,家长不必刻意求成,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想让孩子将来画国画,可以让他先练一练书法,没有必要立刻让他拿毛笔画,除非他自己愿意。一个人要想成为画家是很难的,这是非常寂寞和艰苦的一条道路,不是说你刻苦就一定能攻破,还需要有悟性、有热情。如果孩子确实有这方面的悟性,我们可以好好地培养他,让他将来走向这个艺术的巅峰;如果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悟性,我们只要把美学的审美观,就像普及教育,做到这些就可以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增强孩子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孩子们不可能阅人无数,但是他们能做到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增强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应该带孩子多走出去,亲近大自然,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不能只是“到此一游”,而应该做足功课。比如,带孩子去一个地方之前,我们自己要先学习历朝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文化典故,还有意义。到那个地方以后,你可以跟他讲,谁谁曾经在这里写过一首什么诗,在这里发生过什么事情,诗里写的是谁,让他能够身临其境,这样孩子在旅游过程中就能学到东西,不是光看看。比如,你到黄山,看到迎客松,就这个迎客松,你可以给他讲很多故事。这就需要你提前搜集一下,有好多名家画过这个迎客松,有多少诗人写过这个迎客松,又有多少文学作家用文字写过黄山,你都可以把它找出来。这样,孩子在出去旅游时,玩的同时就学会了很多东西。 “眼高”才能“手高”,多看名作可以提高孩子的鉴赏力 学习书画必须得眼高,眼高以后,手才能慢慢地追上去。俗话说“眼高手低”,但从来没有说这个人“手高眼低”,不可能的。这个“眼高”来自哪里?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去多博物馆、美术馆,多看名家的东西,好的东西,古人的东西。因为只有多看才能有一个比较和积累,孩子见识高水平的作品后,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才能有一个鉴赏和辨别能力。如果你都看不出来好坏,怎么把你的“技”提上去呢?其实所谓的“手追”,那只是一个“技”,“眼”是一个境界。有的人不会画画,但是他“眼毒”,一看就知道哪个画好,好在什么地方,一旦让他下笔的时候,肯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学习书画要多观察,特别是青少年,要多到大自然中去,每次去带着命题。比如这次我们就画鸭子,然后就观察鸭子,它在水里的各种动作,有想飞起来的,还有回头的,让他画,画了以后再和名家的反复比较,他就能找出差距。 [独家专访]赵峥:学习书画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4032 作者:我走路带风 帖子ID:172423 赵峥(右)受聘为中国少年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左为中国少年书画家协会秘书长杨科 赵峥寄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书画为文之极。对于学习书画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培养兴趣,不要抹杀他的天性;其次是读好书,增强文化底蕴;再有就是要引导他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培养和挖掘青少年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崇尚,影响和决定着我们文化的传承。做好青少年书画艺术教育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个人签名:
一天不看智慧登封,都不知道登封发生了什么。。。
2 条回复  
夜★微凉 小学一年级 2016-10-24 05:08:23 · 来自手机
路过
与你同行 小学六年级 2016-10-24 05:21:47 · 来自手机
应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