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怀孕时,因新陈代谢增加、内分泌改变等,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患上妊娠期肝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不明,发病难预测,但造成的后果却可能是早产、流产或胎死腹中。部分患者在皮肤瘙痒的同时,还会有轻度黄疸症状。黄文祥表示,妊娠期间肝脏代谢负荷加重,如果在此基础上同时合并肝脏疾病或因妊娠并发症导致肝损害,可能使产妇的并发症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上升。
那么,如何防治妊娠期肝病呢?
■怀孕前~怀孕3个月 孕前体检或意外妊娠后及时全面体检,主要是要排除母亲是否有乙肝、脂肪肝、肝硬化;如有乙肝,要进行及时干预,可让宝宝患乙肝的概率降低到1%以下。
■怀孕3个月~6个月 怀孕3个月后容易出现妊娠剧吐和先兆子痫,很多孕妇都会有孕期呕吐,部分比较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妊娠剧吐。要定期检查血压,早期发现先兆子痫,及时干预。
■怀孕7个月~分娩 怀孕7个月后特别要重点提防妊娠期胆汁淤积和妊娠急性脂肪肝,同时检查乙肝病毒,决定是否用抗病毒药物预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