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守敬路的王女士告诉我们,“感冒以后就吃了感冒的药物,第二天就感觉特别没有劲儿,开着车往郑州去了,路上差点儿出事故,实在是太危险了!”
2015年9月23日,在桂林七星区发生一起三车刮碰交通事故。据了解,原来,女司机刘某当晚因感冒身体不舒服吃了感冒药,超车时刘某突然感觉自己意识模糊,很想瞌睡,等她反应过来时,车辆便刮碰到对向车道正常行驶的唐某的车,因为采取措施不当,又与对向车道的胡某的车发生碰撞,造成三车不同程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
现在大家都知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是谁要有个头疼脑热的,吃点儿药之后,还能开车吗?据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因为交通事故而意外死亡的驾驶员中,有两成是因为药驾。那我们常用的一些药物中,有哪些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驶呢?
一是大多数感冒药。感冒胶囊、鼻炎康片、维C银翘片等药物,可致嗜睡、困倦、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二是镇咳镇痛药。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可致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镇痛药可致幻觉、精神松懈、平衡感丧失等,镇静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三是止痛类药物。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安乃近等药物可致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出汗甚至虚脱。 四是兴奋剂。利血平、可安定、优降宁和甲基多巴等药物可致心悸、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以及头痛、眩晕、嗜睡等症状。 五是催眠类药物。丙咪嗪、多虑平等药物可致困倦欲睡,超剂量服用还可导致走路不稳。 六是降糖药。此类药物可致饥饿、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烦躁、焦虑、全身无力,甚至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等症状。 七是抗精神病药。服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会削弱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力,服用盐酸多塞平片可致嗜睡、多汗、口干、震颤、眩晕、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
吃完药之后开车实在是太危险了!但对于驾驶员来说,生病时既要吃药,又要保证行车安全,合理用药就显得格外重要。来看看郑州第16人民医院的赵院长对大家的建议。赵院长:“买药的时候要有选择,找医生就诊的时候说明'我是驾驶员'。特别是以驾驶为生的驾驶员,一个是要问药师,第二是自己要看,看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看里面有没有嗜睡、事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再一个就是看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里往往会提示,驾驶员、高空作业的人员、精密仪器操作的人员用此药后不得做这些工作。” 另外,安排好服药和开车时间,能很大程度降低开车的风险。 赵院长:“再一个服药中间一定要错开时间,在血药浓度峰值的时候不要开车,服药三四个小时之后再开车,会安全一些。”
国家规定老人到70岁还能开车,但现在的人一般50多岁就开始服用镇静的药品,所以老年人开车的时候更应该特别注意。 赵院长:“抗抑郁的、抗焦虑的,治疗失眠的药品,这些药头天晚上吃第二天早上还有嗜睡的现象,本来老年人的灵敏性就没有年轻人好,所以作为子女一定要提醒自己的父母不要吃这些药物作用时间长的药,吃一些快速的催眠的药、三四个小时药物代谢了,早上起来脑子和清醒的药品。”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药驾”的相关法律,但安全驾驶无小事,一个瞌睡、一个眨眼就可能造成一起交通事故。所以,在这里建议广大市民服药后不要驾驶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