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越来越会过日子了,旧物改造、废物利用、以旧换新…要不然就是拿去捐了,献爱心… 最近,有网友在手机客户端《智慧登封》上发帖,嵩山路有一家旧羽绒服改造的作坊,乍一听,这也是件好事儿,把家里的旧衣物翻新,进行废物利用,也是勤俭持家的好兆头,毕竟商场的羽绒服动辄就上千块,经济形势不好,能省就省吧!。但据网友爆料,这家店里,垃圾成堆、羽绒乱飞,卫生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 上午,我们来到嵩山路与崇高路交叉口的这家店。90年代的两层门面房孤零零的坐落在街角,破旧的门头上写着“订做翻新旧羽绒服”,从一楼的旋转楼梯拾阶而上,楼道的墙上贴着各种款式羽绒服的图片,来到二楼,我们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头发乱糟糟的,像是刚起床的样子,她的身后有一张大床,床上堆放着各种杂物,正在做的羽绒服半成品、剪刀、旧衣服…堆积的像一座小山。 记者:听别人说你们这里可以翻新羽绒服,是咋做的啊? 老板:就是给家里不穿的羽绒服拿来,剪开给里边的羽绒整出来,塞到新的表皮里都行了。 记者:改一件需要多少钱啊? 老板:200多,300多的都有。 二三百块钱,听着是比市面上卖的便宜一些,但是老板说做成需要七八天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做成一件衣服,也不知道质量怎么样? 老板:放心吧!俺都给这干了10年了啊。 配音:老板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干了10年,质量有保证,但是这10年来店里卫生状况一直都是这样糟糕吗?做衣服的屋子就是老板一家人的卧室,晚上用几个凳子架起一个床板,就这样一家人凑合着睡一夜。地上到处都是被裁减下来的布料,墙上挂着的几个老旧款式的羽绒服成品,衣服也布上了薄薄的一层灰尘。 记者:这样直接把旧羽绒塞进去,也不用经过杀菌消毒吗? 老板:不用啊… (图片来源网络)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家类似的作坊,发现其卫生状况都和这家店大同小异。但采访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市民络绎不绝的来店里改羽绒服,明明知道卫生状况不好,她们为什么会来这里做衣服呢?又有多少市民愿意来这样的店里做衣服?来听听市民都是怎么说的。 市民1:那也愿意,在家放着也是放着。 市民2:新的总比旧的好啊。自己做可以做的厚点儿,暖和。 市民2:不会去做,因为一看都是做的。 市民3:做的肯定没有买的好看。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想要买新的。 我们发现,部分市民还是愿意去翻新羽绒服的,不过去的大多都是上年龄的人,或者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群。但是有没有担心这样改出来的羽绒服有安全隐患? 市民:对这方面不是老了解啊。 市民:那没太注意。 市民:那肯定不好啊。所以俺都不去做,怕里面再掺点儿不好的。
发出提醒,表示翻新羽绒服可能存在三大猫腻: 一是面料差,通常定制、翻新羽绒服的面料成本是极为低廉的,普通消费者单从面料的表面看来,很难辨出好坏;
二是含绒量不达标。国家羽绒服标准规定羽绒的含绒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很多从事羽绒服翻新、定制的小店铺使用的羽绒达不到这个标准。用含绒量低的羽绒填充的羽绒服,穿不到一年,就会“钻绒”、“跑绒”、“羽绒结板”;
三是偷工减料,翻新时可能会把原先的好羽绒换成差羽绒。
如果市民想翻新羽绒服,在翻新前最好掏出羽绒自己保管,待外套加工好,再现场监督加工方充绒封口,并提前自留一些“样品”,以防出现纠纷时没有维权依据。一般穿了几年的羽绒服,羽绒上会附着一定的细菌,很多翻新定做羽绒服的小店不具备羽绒消毒处理能力,顾客自己最好先清洗、消毒,再填充进去。为防止“钻绒”现象出现,应选择密度较大的面料,同时要特别注意缝制时“针码”要尽量小。
废物利用的确是勤俭节约的好兆头,但是提醒大家,在进行旧衣服改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衣服干净卫生,要不然,细菌感染皮肤,用做衣服省下的钱去买药治病,就太不划算了!也希望这些商家可以尽快改良一下店里的卫生状况,这样,不仅对顾客负责,自己工作的时候也舒服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