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招人才,上智慧登封招聘网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是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大的特点,所以,在控制好基础血糖的前提下,强化餐后血糖的控制亦成为中国式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

主述人:武汉市普仁医院主治医师 李颖

65岁的沈老师,大学教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她有自尊自强、通情达理的一面,但对待有些问题的看法又有着外人难以撼动的执拗。患T2DM十多年,沈老师却只愿意服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对胰岛素的抗拒是她内心的顽石。作为我们科室的老病号,经年累月,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轮番上场,还是没能消除老人家心里的顾虑。

一年前某一天,沈老师坐着轮椅被老伴和儿子送进我们科室,入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已经飙升至31.8 mmol/L,危险异常。“必须打胰岛素啦。”我坚决地宣布我的治疗方案。儿子也极力附和着,这一次,不再任由沈老师“任性”了。

首次注射,我选择了长效胰岛素探路,尽管也知道,对于这样的β细胞功能已经全部阵亡的老糖友来说,长效治疗只是亡羊补牢。不过,为了先争取到沈老师接受这“第一针”,我们依旧坚持了迂回的作战方案。果然,在三天的长效胰岛素加三种口服药治疗下,老人的血糖有了些许的下降,可是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控糖目标。

由于中国T2DM患者最大问题是餐后血糖,所以单纯地用针对基础血糖控制的长效胰岛素治疗,效果势必不够理想。那段时间,每天的晨会上,主任都会问起沈老师的情况,但是目前我们的心理攻坚战只能打到这一步了。

过了没多久,我值夜班的一个晚上,快12点了,沈老师和她老伴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他焦急地说:“李医生,你快看看我们家老伴吧。昨天晚上开始出现腹胀,食欲不好,今天早上更加严重了,没进也没出。”我一摸沈老师的腹部,发硬,不同寻常,我们主任立即组织消化科会诊,诊断结果是,高血糖引起的胃轻瘫。

治疗的重中之重当然还是降血糖。这一次,我们更顾不得沈老师反对了,直接加上了胰岛素泵。然而,尽管血糖得到了控制,沈老师的情绪却愈发低落,甚至拒绝治疗,要求出院。

实际上,沈老师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已经让她出现了进食和排泄障碍,吃不下靠打营养针,排不出就得靠灌肠,这对已经24小时戴胰岛素泵的沈老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种“没有尊严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候以后,老人的精神面临崩溃。

终于,我们等来了事情的转机。一次,我研读杨文英教授的1,2,3治疗方案,学习到原来一天注射三针预混门冬胰岛素30也可以起到和胰岛素泵治疗一样的强化降血糖作用,其低血糖的发生率非常低,而且使用非常方便。和主任商量过后,我们果断将沈老师的泵撤掉改为一天三次注射,也联系了我们精神科的心理医生对沈老师进行了心理疏导。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主任每天都要和沈老师家属谈话,重点查房,沈老师终于愿意积极配合我们了。

住院4个月后,在心理疏导加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的双重作用下,沈老师的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降下来了,胃轻瘫症状也终于消失了,沈老师得以顺利出院。固执的沈老师,在化解了心里的症结以后,也积极地在家使用门冬胰岛素30控制血糖。她甚至还给我们送来了锦旗,感谢我们对她的救治。沈老师说:“要不是你们控制好了我的血糖,我真不知道迎接我的是怎样的晚年生活。”

在餐后血糖控制上,胰岛素类似物的峰效时间与餐后血糖峰值同步,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胰岛素类似物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准确地模拟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代谢过程,且不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这一次,我也彻底改变了对胰岛素类似物的观念。

(本文章作者保证文中故事的真实性,来源于临床中的真实病例。故事分享中不存在任何泄露患者信息的行为。本文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

个人签名:
一天不看智慧登封,都不知道登封发生了什么。。。
快来抢沙发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