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熠华 于 2015-10-22 21:23 编辑
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这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摆在面前的问题也非常清晰,一个是,已经步入老龄化的这些老年人该目前该如何养老?另一个则是,年轻的一代们又该如何筹备养老?
在采访中,市民说,有的人买的保险、一个月缴点个几千块钱,养老保险,退休工资。不过养老院的程院长说,养老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社会养老保险,银行也行。
我们了解到,目前除了以儿养老以外,其他的养老方式大致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和投资理财类的商业类养老模式,因为投资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大部分市民每年都事交100,每个月能够领120.不过还有市民说,孩子给他们缴得是每年3000得,现在一个月也领得比较多。
社会养老保险是2010年广泛推广的一项养老的惠民政策,只要年满16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参保。
参保人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从100元到5000元不等,共计17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多缴多得。累计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参保人年满60周岁之后,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 每月个人领取额=个人账户积累额÷139+基础养老金(随档次而改变) 其中,个人账户积累额=个人缴费额+政府补贴+相应的存款利息+可能的集体补贴。 那么每月老年人大概能领多少钱呢? 举个例子,假如小明据满足参保条件,缴纳了15年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金100元,按零利息、零政府补贴、零集体补贴来计算的话。 小明满60岁之后每月领取金额=100元x15年÷139(固定系数)+基础养老金(60元)=70.79元。
这是按照最低标准来计算的,如果再加上一些利息和补贴的话,每月拿到的可能会再多一些。但这些钱,毕竟有限。 平时也不怎么花费,也不买衣服,吃饭也不花钱、一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但一个月就领100多块钱,身体好还行,生个病就顾不住。还是不太够。 岳先生和大多参保的老年人一样,只缴纳了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金。每月领到的养老保险金非常有限,只能顾住一些零用花销,然而,在养老过程中最怕遇到的就是疾病,而在老年群体里这又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因素。很多市民都说,吃药最花钱,每月药费得花几十块,有三高光一个月吃药就得几千快。
因而目前老年人养老的方法最好是能够注意平时的养生锻炼,和按时缴纳医保的费用,有条件的话提高一下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当然孩子们的抚养也不能缺失。另外,从参保政策中不难看出,如果你选择的参保档次高、且参保年限长的话,每个月就会提高个人账户总金额,和利息,这样将来每月领取的数额就会增加。为了老年生活有保障,养老计划应该及早筹备。那么多早才算合适呢?
三十岁就该筹划养老,你晚了几年?
很多市民说,30岁的认为现在过早,孩子。40岁有心无力,50岁的时侯孩子要结婚,上边还有老人,要顾家,根本无暇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60岁的时候已经没有很强的资金来源。这个时候谈养老貌似有点晚了。 调查采访中,每个年龄段的市民都各有看法和理由,尤其是40岁左右的市民认为,只有等老了以后才有时间考虑养老问题,难道真的就没有合适的年龄段老考虑养老问题吗?经营6年养老院的程院长对认为,其实养老计划在三十岁的时候就该开始进行了。 现在的养老只能靠自己,三十岁的时候相对来说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小,这个时候如果强制性的要求自己每月存点钱还是能存住的,不然到老了又是很被动。) 当然,社会养老保险只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方式,你也可以有自己更好的养老计划,但最重要的是要意识的养老问题需要未雨绸缪。 程院长说,这个时代的青年得有养老意识,将来别人有不如自己有。 衰老并不可怕,怕的是老无所依,以前是孩子多经常出现老人归谁养的矛盾,以后是孩子少养不起老人,所以更多时候,老年人要想晚年无忧,提前就得做好准备,人生的每个年龄段都有必然的几项大事要做,而养老问题是需要提前筹备的,如果只等到老了再来考虑这个问题,真的会很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