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位九零后,在深圳工作两年,15年4月份和媳妇结婚,现有萌宝一枚。本来在家呆的时间也不多,眼见着北上广深的房价像坐了火箭般的猛涨,觉得钱途无望,想想每年都要从几千万春运大军中浴血奋战才能挤上回家的列车,满怀欣喜的回到了久别重逢的登封小县,从南一环到南二环,从转盘到中岳庙,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登封,还是那个登封,只不过比以前变化了好多,看到一幕幕,觉得或许回家发展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经过慎重考虑从南方回到了我大河南,找工作在洛阳。从16年想要买房,到17年6月,跟大家一块分享一下买房的艰辛历程。
我们小夫妻辛辛苦苦在外拼搏几年,攒了十万多,想着最近也没有什么比较大的花钱的地方,就准备用这些钱在小县城付个首付,谁知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下真的让我受伤了,而且伤的头破血流.
从南一环的几个小区,嵩湖、嵩景,动辄六七千一平,到东区御园,紫薇城,没有低于五千的,瞬间觉得啥时候我大登封也和郑州的房价接轨了,眼看买房的愿望将要泡汤,这可如何是好?偶然一次机会,听朋友说鸿翔芙蓉苑房子还不错,价钱也不贵,于是乎,赶紧去售楼部看看,只可惜,晚了一步,一期房子基本卖完,剩下几套,也基本是要么楼层不好,要么户型不那么理想,价钱倒是略微便宜4600,先交十万。本想着二期开盘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订一套,谁知道,售楼部通知去看的时候二期房子涨到5200左右,只恨当时手慢了,犹豫过后,还是决定再看看。
后来转战新都万象城,觉得离市区那么远,而且还跨过高速,觉得会有理想的房源。经过打听发展现房基本没有了,剩余的看了七八套,觉得都不太满意,基本都是格局不好,老是觉得房屋布局很奇怪的感觉,大概在四千左右一平,(听说最近有涨价了),确实爱其他地方便宜了很多。而且期房估计三年左右才能建好。最终鼓起勇气,爬了三次十八楼,两次23楼,觉得十八楼顶楼120左右面积,两室一厅,格局也凑合,看着也不会太拥挤,但是又想到顶楼会不会漏水?会不会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会不会水压不足?还有就是证件问题,瞬间带来无数烦恼。
有时候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二十年前的父辈当时也不一定能买得起房,不一定能住的起楼,不过儿时的我们农村也好,城市也罢,倒也纯真快乐,倒也酣畅淋漓,然而到底是我们的步伐太过缓慢,or 城市发展的速度过于飞快,以至于我们始终无法跟上潮流的步伐。
傻傻来,傻傻买,傻傻挣了几十万;
精明算,精明看,精明一年又白干!
其实,相信就买,不相信就接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