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肯定感受到了一阵浓浓的儿童节气氛。穿上白色丝袜、扎起羊角辫的小女生,换上有型的背带裤的小男生,孩子们迎来了他们的节日,连我们这些自称为大朋友的人,也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80后的童年回忆,总是带着点乡土气息,玩泥巴,捉蝴蝶,“扑通”跳下河去游泳,再或者爬上领居家的芒果树,偷吃芒果。被大人发现一顿暴打,哭着跑着又去找小伙伴,夕阳西下,带着一张“小花猫”的脸,乐悠悠地回家去。
忆起童年时代,宛若一场清梦,久久不愿醒来。睁开眼睛看看这飞驰的时代,华丽而耀眼,但是却无法找回那个伴着蝉鸣和蛙叫走过的一个又一个夏天。
滚铁环
由一个铁圈和一个铁钩组成。要用铁钩勾住铁圈让铁圈滚动起来,自己也跟着跑起来,不过这铁圈可是很容易倒的哦!它需要极大的平衡能力和技术。
铁环是80后男孩子的记忆,放学路上,一伙小男生“呼啦啦”一路比赛回去,乡间的小路上,留下了他们如风般的童年时光。
跳房子
布沙袋或石块或瓦片,必须一格一格地往前踢,不得越格,不得压线,否则判为失误,中途失误,可在下一轮轮到时,从失误格开始继续往下跳。
跳房子是女孩子最爱玩的游戏,也是一堂大课间,最受大家欢迎的游戏。
跳皮筋
跳皮筋分为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单人跳由二人拉着约3至4米长的皮筋,在皮筋的中间单人跳或多人依次轮流跳,集体跳是将数条皮筋拉成各种图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边形、菱形、斜线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由许多人同时参加。
拔河
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的直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在河界两侧各执绳索的一端,闻令后,用力拉绳,以将对方拉出河界为胜。
拔河是集体运动,通常要男女生一起配合,集体作战,一场拔河比赛通常能引来全校人围观呐喊。
打水漂
用扁型瓦片,用力擦水面飞出,瓦片碰水面弹起,继续向前飞出,再碰水面弹起,再向前飞出……如是反复多次,直至瓦片落入水中。
如今的你,还记得这个动作吗?比赛一下谁的水漂打得最漂亮。
踢毽子
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也可以多人一起踢。
踢毽子通常在冬天,寒冷的季节,没有空调取暖,只能通过游戏来温暖起来。
跳山羊
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那叫“跳马”,孩子们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都是高手。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
跳山羊是小爱最害怕的游戏,不是体育健儿的痛,谁懂得?
跳绳
有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大绳。双人跳时由一人摇绳,带另一人一起跳。多人跳时两人在两端摇绳,其余人在中间站成一排一起跳。
呼啦圈
各种摇法,在腰上摇,胳膊上摇,腿上摇,甚至脖子上摇。呼啦圈当年红遍大江南北,还有各种摇呼啦圈的比赛。
是的,小爱还是熊孩子的时候,粑粑就买了一款粉色的塑料呼啦圈给我玩,当时的我可是非常厉害,会用脖子、胳膊、腿,腰分别摇,可是长大后,为毛这些技能全忘记了,就像根本就没会过一样。
拍画片
把买来的洋画裁剪好,放在桌子或者地上,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相互拍对方的洋画,拍翻过来就算赢,对方的洋画就归你所有。
男孩子的游戏,女孩子才不玩这个,手拍得生疼,又脏又不淑女。
抓石子
3颗石子(或用布做的小沙包)在桌面上丢开;拿起其中一颗石子向上抛;趁向上抛的石子未落桌面前,抓起桌面上第二颗石子,再来接住刚才向上抛的石子。依次类推,抓起第三颗石子。
拔叶子根
相互拔树叶的根,拔不断就赢。小时候印象特深的是秋天到了,叶子全落在地上,和伙伴们玩拔根儿,尤其要把叶根在自己的球鞋里捂捂,这样根就柔软有韧性了。
有时会遇到“根儿神”,伤敌无数自身却依然毫发无损,第二天,“根儿神”的主人便会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大家都会找他比试比试;也有时会遇到棋逢对手的情况,两人的手指都已勒出血印,手中的根仍旧无法分出胜负,于是不得不借助外力,或倚在墙角,或叫人帮忙,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双根同时而段,成为大家今后一段时间津津乐道的谈资。
打宝
也叫打面包,用烟盒或者硬纸盒做成“宝”“面包”,一人把“宝”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自己的“宝”往对方“宝”旁边用力砸,靠气流把它冲翻,也有直接往“宝”上砸的。打翻了别人的宝就算赢,最后看谁赢的多。
打弹珠
1.两人拿出弹珠放在平整的地上,一个人用手指弹自己的弹珠撞击别人的弹珠,弹中的弹珠归为己有。 2.先在地上挖五个小洞,把弹珠弹入预先准备好的洞内。谁先打完五个洞,谁的弹珠就变成了老虎,然后再打着别人的弹珠,就可以把别人的弹珠吃掉(归自己所有)。
斗蟋蟀
夏天的晚上路上有很多蟋蟀,抓了过来玩或者放在瓶子里斗。
挑冰棒
收集冰棒棍或者木棒棒,握成一把然后撒开,把棒棒拿出来而不能让其他棒棒动,动了就换对方来玩,最后谁赢得的棒棒最多谁就赢。
陀螺
一种是分两组,看谁的陀螺先停谁就输了。另一种是画一个大圈和在大圈中画一个小圈,按指定规则在圈内打陀螺。
掌中套水圈
按动两边的按钮,里面的小塑料圈会浮动,用力大小不一可以控制其方向,将圈圈套在里面的两根小柱子上。
捉迷藏
首先选定一个范围,大家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一个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数数,可长可短,而其他人必须在这段时间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时间到后那个人去找其他人。
最先找到的人为下一轮找的人.没有被找到,且最后回到出发点没有被寻找者发现的人,将不参与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为躲藏者。游戏可反复进行。
掰手腕
两人隔桌相对而坐,伸出右手,肘置桌面,两手掌相对成反握式,各紧握对方大拇指根部,两臂成垂直交叉。相互用力,扳倒对方者获胜
丢手绢
开始前,大家推选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起《丢手绢》歌谣,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
老鹰捉小鸡
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
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 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摸瞎子
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
丢沙包
这个原本是女孩子的专利咯,不过慢慢的男孩子也来玩了,好像是很少抗议男女合作的游戏,分好多种,图上的这种最有意思,还记得丢沙包的喊“吊弹”然后对面的人快速接到沙包然后就有机会快速“斩杀”中间的一个队员。
如果中间的小朋友接到包,还可以多获得一条“命”自己用或者救一个已经下场的队员。
打仗游戏
通常男孩子玩的多一些,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武器”,玩具枪、木棍、扫把、树枝……玩法完全靠当时的想法,没有固定套路,想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
东南西北
用正方形的纸折出来,外面写上东南西北,里面写不同的词,猜到哪个就是哪个。通常会写几个不好的,搞笑的,例如你是捡破烂——挑到这个的话就搞笑了。
宁小爱丨文字编纂
网络丨图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