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登封城开启全民吃扁食模式 冬至为啥吃扁食?】
今天,走到哪里,所有人搭讪的第一句话就是:“吃扁食没有?”
你若说没吃?下一句肯定是伤残的诅咒:“小心耳朵冻掉!”
早上9点多钟,乐楠就接到母亲大人的电话:“中午无论再忙,滚回家里吃扁食”,简直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那这冬至为啥吃饺子呢?今天乐楠告诉你!
吃饺子这事要从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医张仲景说起。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是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但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他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知道自己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就好。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寿终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时,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美食,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饺子不仅仅是一种咱们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更是全家人团聚的象征,,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端起饺子就会想起父母和家。
所以,别管这“冬至不吃饺子,耳朵会冻掉”的说法是真是假,今天,咱必须来一碗饺子!乐楠最喜欢吃的是猪肉大葱馅,你呢?提醒大家,吃完饺子最好吃个口香糖,不然上班的时候,你将成为办公室的全民公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