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莹莹 于 2015-8-7 09:30 编辑
和菜
文/薛明辉
每到热天,登封人都要吃和菜,特别是打麦子的三夏大忙季节,和菜是家家户户劳力们吃的上等菜肴。
什么是和菜,首先解释这个“和”字,在这里不读“he”,而是读“huo”,四声,读huo的时候,有把到东西搅拌在一起的意思,那么我想这个huo菜的huo,应该就是和字了。和菜是一种凉拌菜,但不同于其他的单一的凉拌菜,而是把几种食材加工后拌在一起。里面有红薯粉条、韭菜、绿豆芽,甚至还有鸡蛋。
做和菜说简单也不简单,简单是指家家户户都会做;不简单是怎样利用朴素的食材做出非凡的味道,这需要点石成金的手段。做和菜首先要把粉条泡发好,泡发的要恰到好处,太硬不好咀嚼,太软则失去口感。然后把韭菜切段放锅里焯一下,把白生生的绿豆芽焯一下,然后在盆里和粉条进行凉拌,有的为了好看,还要切上一些胡萝卜丝,颜色更加丰富,更能引起人的食欲。当然,家里宽裕的小康人家,还要煎鸡蛋,把油汪汪的鸡蛋放进菜,这时色香味俱全的和菜才算基本成型。
和菜还有一个要素是汁水,用什么汁水拌菜很讲究。一般人家用蒜臼捣些蒜水,放点醋就可以吃了,但讲究人家就做的复杂了。先祖父做和菜,捣蒜汁用蒜、姜、油炸辣椒三样,里面再放些十香菜,出来的汁水是复合型的,尤其那一点绿色的十香菜,是清凉中带一种异样的香味,更是为和菜起到的点睛的作用。然后加小米醋、加秦椒油,最后加小磨香油。
祖父点香油时,高高将油瓶举起,稍微向下一倾,那香油线一般的飞流而下,霎时间,和菜的香味腾的一下飞起,整个农家小院里充满了殷实的滋味。这时,祖父的脸上是一种自豪的微笑。
和菜要配上麦仁汤或者蜀黍仁汤吃,一样各来一粗瓷大碗,再用奶奶烙的饼卷了吃,我一气能吃五张饼。
和菜在以前不是随随便便吃的,多是犒劳地里干活的劳动力的。这些年,饭店里也有和菜卖,看着也不错,用精致的彩瓷盘子盛了吃,却怎么也吃不出那记忆中的味道了。
祖父曾经对我说过,锇了糠也甜,饱了肉也黏。想想,是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