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招人才,上智慧登封招聘网

家乡的柿子红了

基层文化员 · 2018-10-9 11:59:08 · 1354 次点击
金秋十月,家乡消退了炙热感的阳光柔和地照耀着大地,秋风送爽,红叶满山。此时此刻还有一种红灯笼似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飒飒秋风中摇曳起舞。柿子红了,那是家乡最美的秋色。

老家多柿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路边院角,都是柿子树的天下。老家的柿树是祖祖辈辈种植的涩柿树品种,不是可鲜食的甜脆柿树品种。成熟的柿子,金红圆润看起来美极了,但不能立即鲜食,它像香蕉一样要经过堆捂后变软才能直接食用。但它是制作美味柿饼的上好原料。过去老家的人每到秋季把柿子采摘回来,用各种方式存放,直接绑成串儿、切柿块、做柿饼、晒柿糠......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柿子对农村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只有留守在村里的一些老人会去采摘,并用过去传统的手工做法存放柿子,等城里的儿女们回来尝个鲜。
记得小时候的老家,妇女和老人都是做柿饼的能手,每年都要做很多的柿饼。每年深秋,即将成熟的柿子挂在枝头,由青变黄,由黄变红,就像一盏盏红灯笼,正是制做柿饼的最佳季节。柿子从树上摘下来,不能碰伤,带伤的柿子就不能加工柿饼了。从山上运回家的柿子按软的和硬的分开来。软的放在屋檐下的窗台上晒“柿瓣儿”。硬的柿子就用来做柿饼,柿子先要削皮,左手捏住柿子,右手拿自制的小刀,小刀倾斜进入柿子。左手大拇指控制平衡,并稍稍给柿子向刀口方向一个力量,其余四指托住柿子边削边转。刚学习时,柿子皮厚,断,是常事。削得老练了,柿子皮不带断的,薄且完整,直至一个完工。看着长长的、弯曲的柿子皮自然垂下,喜悦、成就感顿生,削得越发带劲儿了。妇女和老人手熟练些,削出的柿子皮又薄又匀称,而且从头到尾不会断,这就是老家的柿饼能够美观大方的重要原因。柿子削好后,就要用苇蓆或簸箕在院子或房前屋后的晒架上晾晒。把时间交给风和阳光,让阳光和风脱去柿果的水分,变皱、变软,直到柿子里的水分失去。每年初冬,晾晒在房前屋后晒架上的柿子,成了农家院落一道火红而又殷实的风景。
    柿饼的晾晒工序完成,下一步就是上霜。霜是柿饼加工最关键因素,关系到成品的品质。把晾晒好的柿饼装入缸内用晒干的柿子皮捂上或用塑料布盖住,大约要捂一个月,一直到柿子饼的外表长满了白霜(柿子里的糖渗透出来的结晶)才能吃。制作好的柿饼上才覆银霜,肉厚而软,酱红色的柿饼透过白霜隐约的显现出来。你会体验到什么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吃时,先去柿柄,然后将柿饼掰开,夹上两瓣儿核桃仁,轻轻地咬上一口,一股冰甜就在舌头上蔓延开来,轻轻咀嚼之后,柿饼的甜味、核桃的香味,在唇齿间留香持久。
     柿饼装袋密封,能保存到来年三四月份。小时候,虽说老家盛产柿饼,但也只能等到春节才能过足瘾。我常常把柿饼一掰两半,红亮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甜津津的,足以称得上美味。柿霜沾满双手,最喜欢做的就是把它们舔干净,让你体会到什么是“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



过去,老家的柿树都是分到各家各户的,人们还管理一下。而今,年轻人都奔向城里谋生了,家乡的柿树上挂满了柿子已经少有人问津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喷农药,都是自然生长,柿子主要供自家采摘尝鲜。传统做柿饼的做法可能没有现在专业的生产线做得那么好,但这确实是健康的绿色食品,有着儿时的回忆,在城里还真买不到这种原生态无公害的土特产。但每年我还能吃上亲戚、朋友给做的柿饼,家乡的柿饼,柿饼里的家乡。即使你远在他乡,嚼着家乡的柿饼,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浓浓的亲情、友情、乡情都在这样的美味中延续、升华!



家乡的柿子红了9870 作者:基层文化员 帖子ID:313187
家乡的柿子红了5808 作者:基层文化员 帖子ID:313187
家乡的柿子红了172 作者:基层文化员 帖子ID:313187
家乡的柿子红了3764 作者:基层文化员 帖子ID:313187
家乡的柿子红了4201 作者:基层文化员 帖子ID:313187
个人签名:
先道
快来抢沙发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