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历史上第一次设县是在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由嵩阳县改名。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恢复原来的名字嵩阳县,次年仍改名为登封县,一直自用至今。
周公在嵩山测量天文,安放日晷,登封为古京师洛阳的东部屏障之一,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大业初年(605)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以示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
登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定都阳城,即今天的登封告成,“登封”、“告成”则因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而得名。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中岳庙是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道观,嵩阳书院则是北宋鸿儒程颢、程颐兄弟讲学之所,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之一。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登封成为“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的一个缩影。 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早在5000年前,夏朝曾在此建都阳城。西汉元封元年正式设立崇高县,隋代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则天率领文武群臣,在嵩山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为了纪念这次庆典,遂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元年,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以示其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由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