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乡位于登封市西南部,东与大金店镇接壤,西连君召乡,南接送表矿区,北邻偃师县境,是颍河发源地。
石道之名始于明朝之前,石道得名由来有二,一是明代以前,石姓居多,村落邻近禹州至洛阳大道,故名。据老年人说,西街牛王庙原有一通石碑,碑上布施者全是姓石的,西大庙其一碑刻上也记载石姓居多。
石道得名还有一说,与石头铺路有关,明代嘉靖年间,知县侯泰令民众幵凿登封至汝州要道上的崚嶝坡,使之成为坦途,并铺以石阶,后人就将村落称为石道。也有说是石道南岭至范窑的路是石头所铺,是临汝到回郭镇的必经之道,故曰石道。
石道也曾一度名曰“折道”,因颍河一次发大水时将石道街冲断,西街、东街被颍河冲断,“冲断”老百姓多称冲“折”,念she音,故名。
该乡北有挡阳山、香炉山,南有凌登山、火焰山、马陵山。颍河贯穿该乡东西,发源地在石道村西1公里处。
石道乡各行政村名由来
赵庄:石道乡政府东北2公里嘉靖七年(1528年)赵姓居此。
范窑:乡政府驻地南1.5公里,清代范姓从颍阳西范寨迁此,时居土窑洞故名。
苗庄:乡政府驻地南2.5公里,明代苗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有铝,煤矿。
郭沟:明代,郭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
术村:乡政府驻地东南3公里河南崖,明洪武年间,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而得名。
李窑:乡政府驻地东南3.5公里,颍河南侧,明代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挖洞而居。
崔楼:元代末年崔姓居此,并建有小楼房,故名,明初崔姓迁出,村名未变。
石道村:宋代前,此地多石姓,临大道,故名。
西窑: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村,位于石道西,多住窑洞,村西建有颍考叔庙。
王楼:明代王姓在此定居,有一大户为看守门户建炮楼一座而得名。
郝沟:明代,郝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尤王庄:乡政府驻地西南7.2公里,相传诸国王曾游于此地,故名。
张沟: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伏牛山北,明代张姓由洪洞县迁此定居。
许韩:明代由许、韩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建许村和韩村,今两村相连。
侯沟:清乾隆元年(1736年)侯姓迁此,建村。
阮村:明嘉靖年间阮姓始居于此,得名阮村,后阮姓绝于战乱及病疫,明末李姓迁入,村名一直未改。
邵窑:明代,邵姓迁此,时住窑洞,故名。
上沃:唐代建村,居颍河上游,建有龙王庙,该村又名上龙窝。
陈村:乡政府驻地西3公里,明未陈姓在此定居得名。
老庄沟:明代建村,村北曾有古老庄子,故名。
后河:清康熙年间,居民从隐澳村迁徙于此,后两条支流江合以北,故名。
闫坡:宋代闫姓在此定居,三面环坡而得名。
冠子岭:少室山南麓,一孤丘状如冠,明代已聚居成村,村取岭名。
陈家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村称上王沟,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陈姓居多,改称陈家门。
范庄:明代,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
内容来源:《登封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