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召乡位于登封市西部30公里处。北与偃师市交界,西与颍阳镇相邻,东、南与石道乡毗邻。
1948年君召解放,8月份正式成立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三个区,君召为第三区,区政府设在颍阳区辖的夏庄村,君召为区下设的村。
君召挡阳山
1949年区政府迁君召,现时的君召村为君召镇,下设陈窑、周洼、海渚、王庄、三过窑、王堂、孙庄等20个村。1955年,君召为中心乡,下有滹沱、钱岭、胥店三个小乡。
1958年以后,君召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1月,君召乡分为君召、胥店两个公社。1962年5月,君召、胥店又合并为一个公社,命名为君召公社。1967年,公社机关变为“君召公社革命委员会” 。 1981年9月,“君召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君召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10月进行体制改革,“君召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名为“君召乡人民政府” 。
君召乡各行政村名由来
君召:据传,明末李自成曾派姓赵的将领率军驻此,得名军赵,后起义失败,改称军召。清康熙年间,取君王召见之意,易现名。
南洼遗址白陶
南洼:相传,明代赵姓迁此建村,居于该地,故名;又因居君召南方,俗称南洼。
蔺沟:据传,明末蔺姓迁此建村,故名。周洼、前洼、后洼、郭岭、尹辛庄相传,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周姓由周沟迁此建村,居低洼处,故名。
孙庄:相传,清代孙姓迁此建村,故名。
钱岭:据传,明初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称下棚街,明末时钱姓人口渐多,易现名。
杨沟:相传,清代中叶杨姓迁此建村,故名。
红石头沟:位于红石头沟附近,故名。
水磨湾:相传,明末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在后河上游河湾处,古有华严寺,为少林寺下院,用水磨为少林寺磨面,故名。
刘李庄:相传,明初刘姓迁居村北,称刘庄,明万历年间李姓由偃师大岭村迁居村南,称李庄。后两村发展相连,1980年12月更现名。
晋窑:相传,明代晋姓居此,称晋家沟。明末晋姓兴盛,更为现名。
宋沟:相传,明末宋姓迁此建村,故名。
陈窑:相传,明未陈姓迁此以寨而居,故名。
黄城:据史书载,尧聘许由于黄城,即此地,尚存有古黄城遗址,故名。
滹沱:据传,郑庄公赴黄城探母,在此大声痛哭,原称大哭痛,后更现名。又传明初移民,从山西洪洞滹沱河畔迁此,念祖故名。
范堂:相传,清代范姓居此,建奶奶堂而得名。
常寨:相传,明代常姓在此建村,故名。
胥店:相传,周时为阳城管辖,派遣胥吏驻此,设有客店,古称胥店镇,后废镇更现名。
海渚:据传,古代此地为湖海,夏禹打开龙门口,水退成陆而得名。初称海洼,后名海渚。
西王庄:相传,明末王姓自洛阳迁此建村,故名。
石坡窑:因最早村民依石坡口开凿窑洞而居,故名。
内容来源:《登封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