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成镇位于登封市东南12公里处,因位于嵩山之阳,古名阳城。公元696年,唐女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遂改阳城为告成沿用至今。告成镇东与大冶镇、宣化镇毗邻,西和东华镇接壤,南抵徐庄镇,北依卢店,中有阳城工业区。
告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荟萃,素有"文物之乡”之称。主要有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王城岗遗址、战国冶铁遗址、汉墓群、唐宋曲河瓷窑遗址等。其中王城岗遗址是公元前6000年的夏代都城,堪称华夏"第一都”;曲河窑为禹县神垕的姊妹窑,古称"神前”,曲河瓷曾被列为贡品。另有古中岳八景中的石淙会饮、玉溪垂钓、箕阴避暑、颍水春耕等自然景观。同时,告成古文化内涵丰富,更有历史戈化名人仓帝、许由、夏禹、周公姬旦、陈胜、鬼谷子、僧一行、郭守敬等在告成留下了大量活动遗迹和传说。
告成镇村组情况一览
告成:古为阳城,公元696年,唐皇武则天登嵩山封五岳,为记其大功告成。改嵩阳为登封,改阳城为告成。沿袭至今,现为镇政府驻地。
杨沟:一说最早以杨姓聚居而取名;一说古时境内杨树繁多,参天成林,故名。
八方:传说夏都于王城岗时,每月三,六,九日,八方诸侯在此听诏,会见禹王,故取名。又曰: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至该村,被一养牛老汉营救,莽得知,劈老汉而死。刘秀即位后,在老人墓地立庙祭祀。并赐匾“四面八方,督督牛王”。故取名。
森子沟:因古时境内森林覆盖,而得名。
界头:据传,唐朝武则天游石淙时,为保女皇安全,站岗站到最西头的那个村为界,叫西界头,到清朝韩姓居多,即称韩界头。另传为项羽刘邦争战之边界,故名。
范店:为旧时县设驿站,接待传递官府文书的人中途憩息之地,故名。又曰“附阳城”,因它位于嵩山之阳,为古阳城宰臣驻地而得名。
双庙:因村有所坐北向南套式(一室二堂)古庙,敬奉全神、奶奶故取名。
北沟:境内有深沟一道,蜿蜒曲折,由北至南,故名。
竹园:传说古时竹林覆盖大地,枝叶茂密,郁郁葱葱。后人为了不忘家乡特征,命村名为竹园。
五渡:因有五渡河水而得名。五渡河在五渡境内曲折,行人路过需五次涉水,故称五渡。
贾沟:因境内贾姓最早聚居而取名。
茶亭沟:明朝年间,境内有许(昌)洛(阳)大道经往。清初县署在路旁大皂角树附近设官司地八十庙,且竖碑石曰:凡耕种此片土地者,应设“茶亭”(或搭茶庵),为过路客人备茶也。……当时,乡吏赵某接种官地,搭庵设茶。后来乡人见大片土地收粮甚多,即赶走赵家,埋掉石碑,平分了官地,至今皂角树仍存于世。故取名。
曲河:唐、宋瓷窑遗址。因村南颍水、石淙水汇流,曲折环绕,享有“淙颍玉带”之称,至今还存藏有原西寨门镶嵌的“淙颍玉带”石坎,故取名。
蒋庄:原名将庄。因最早这里有位名叫花狸虎的武教头,此人弹弓射击超群,威震远方。花狸虎弹自成轿顶,顶落,被自成收招,封为将军,后为国捐躯。乡人为了纪念这位农民英雄。故取名将庄。时间久了,叫成蒋庄。
王家门:以境内王姓多故名。
庙庄:因古时寺院庙宇多而取名。计有南寺(南庙庄)、东寺(在老庙庄东边,白沙水库淹没),西南面有所奶奶庙,庙门镶刻《康城书院》,一九五七年迁移时被毁。
关上:《嵩岳游记》载:告成镇东南十里许,有石羊关,即西魏所置阳城关也。颍水与诸水到此合流,水流湍急,两岸崖削,石出形状多似羊形,故名之。
田家沟:以田姓最早聚居得名,居民名系原费庄村迁入户。
冶上:原名小冶屯。宋代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冶上为中岳庙内铸造四大镇庙铁人。是中国古代冶铁遗址之一。冶铁历史早于大冶,故取名冶上。
水峪:传说境内原有名刹水峪寺而取名(后寺迁马峪山上)。又曰:此地为颍水冲积地带,南、东面有王窑河流经,西面有冶上河流缠,北面为颍河环抱,四周水围,故取名。
报沟:又名豹子沟,因居箕山下,古代境内森林茂密,常有豹子出没,后来林木被伐,豹走人来,故取名豹沟。豹、报二字同音,上书、行文习用报沟。
王村:以王姓最早聚居而取名。
苇园沟:古时境内苇子茂密,长满沟壑而得名。
王窑:因居民多系王姓,煤蕴藏量丰富,历代常有人来此打窑采煤而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