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常常用三教九流来形容人们的品流各有不同。三教自然是指儒释道三家,而九流就分上中下九流,下九流中: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分工不同,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自然有大有小,但在国家的倡导和引领下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就是一位与修配有关的匠师王师傅。
在市防疫站北墙角一个大门过道下,有一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小屋,里面便是附近小有名气的修鞋匠老王的门市。老王是登封东华镇何閁(音ma)人,今年五十岁,来登封从事修鞋、配钥匙、修拉链等伙计已经六七年了。老王本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农村青年,87年在父母的安排下与邻村一女子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本来接下去的美满生活画卷刚刚打开。可是天有不测风雨,结婚后一个多月,当时还是小王的他,在乡亲们的带动下正准备种植烟叶靠自己的劳动致富,在修建烟炕的过程中,烟炕倒塌,他被压在了下面。扒出来后,随后被乡亲们紧急送到了登封和郑州的医院住院治疗。在病床上醒来的他,感到自己的双腿自腰椎以下早已没了直觉。望着贤惠的娇妻,他觉得自己成了残疾人,绝不能拖累人家。面对丈夫的极力驱赶,新婚妻子含泪离开了。
躺在病床上,每天需要父母的端吃端喝、擦屎刮尿,他当时连轻生的念头都有了。慢慢的,数不清的苦涩无聊的日子需要打发,于是他拿起了以前的课本。书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精神激励了他,使他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尽快地融入社会,绝不要再给父母增添负担。在好心人的介绍下,能够靠轮椅下地活动的他,买了一辆二手的手摇轮椅,正是靠着这辆轮椅他跑到登封时辛店村,拜当时在登封街头小有名气的修鞋匠张师傅学习修鞋。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张师傅交给他一只泡沫鞋底子让他从头学起。经过半年的不懈练习,他终于掌握了修鞋的各项技能。
初始,他在崇高路与嵩山路交叉口东侧租下了一间门市,干了两年,由于做活细致、收费公道,赢来了众多的回头客。后来,他逐渐看到了自己完全能够养活自己了,他就把门市搬到了较为繁华的嵩山路市防疫站附近。
来找他的都是一些 本市中低收入的市民朋友,有家庭主妇还有环卫工、老大娘等。但不管是什么人,他都耐心对待、童叟无欺,把活做得尽量最细,能用便宜的补料,他绝不会建议让人用贵的。
有一位老大爷拿来了一把小锁要配钥匙,老王就用自制的工具给他解决了,最后还没收老大爷的钱。
近年来,随着手艺的熟练,他越来越感到游刃有余了,业余时间里,他研究佛学、练习书法。市里有名的书法家如张十一、庞丙辰等看他身残志坚,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均免费给他题了墨宝,书写一些勉励性的话语,让他挂在小屋的墙上。由于无法走动,他自制了一把能够前后移动的椅子,靠轴承在一块铁板上前后活动着干活。下肢没有感觉,久坐髋骨受不了,今年登封干热的夏季,他只得穿着厚厚的棉裤。
若谈起他的侄女,总会勾起他会心的微笑。侄女在他十几年的资助下,今年考了490多分,顺利考入了重点高中。他平时不吸烟、不喝酒的,把自己微薄的收入一方面资助侄女的学业,另一方面拿回去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望着他身后墙上的书法内容:百善孝为先、精益求精诚信服务、创业、奋斗、珍惜等字眼,我们才感到他正是靠着上面的内容去做的。
墙上的名言和警句,正像蕴含在他心中的誓言一般,无声的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夏天向市民朋友和下一代的90后、00后诉说着劳动的价值和自食其力的赞歌!(图文/擅雅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