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鬼谷洞"位置确如史书所载,在告城镇之北约5华里。当地人称此地为北沟,"鬼谷洞"西北200余米处即是"战国阳城遗址",南300米处是北沟村。北沟中部东岸有一悬崖,崖中部现存有两个洞,洞口相距约60米,南边洞口向西北方向,当地人称"鬼谷子洞"。
洞内正面现有当地人泥塑比较粗糙的鬼谷子、孙膑(盘腿坐椅)等人像,一侧有深洞,因无灯光而难测深浅;北边的洞口向正西,当地人称"孙膑洞"据说这两个洞在内部相联通。洞口高都近2米,宽2米余,里洞高宽都仅1米左右。洞是人工挖掘的黄泥土洞。崖高约20米,下是一条宽约50余米的河沟,冬日积雪中可见有涓涓溪水由北向南在流淌。自沟底有一条小道通洞口。河沟内现遍植杨树,冬日树叶全落,隔沟正好透过树枝干观察土洞,若在夏日树叶茂盛时是看不到这两个洞口的。此地非常荒凉,没有任何有关"鬼谷洞"的标志。如果没有当地人引路,很难找到此地。
登封"鬼谷"之说,从东晋徐广开始主张"鬼谷"在颍川阳城始,至今在史学界一直较为著名。原因就是因为登封之说的史料比较"充足"。
鬼谷子招收徒弟从不挑剔。他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只要学会一门便可纵横天下!“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隐居地(今河南登封的归谷山)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
在他众多的弟子中,唯独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人闻名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