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的烧饼虽然地道,但会吃不会吃却是另一回事。 任何一种食品一般来说都会有许多种吃法,不同的吃法有不同的乐趣和意境。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登封的烧饼虽然只是一种极寻常的面食,但也有好几种吃法。
最简单、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拿来直接吃,什么也不搭配。不过,这要趁热吃。想要吃到新鲜的热烧饼,只有个办法:守在烧饼摊子旁,待烧饼一出炉,立刻拿来吃。这时候,那烧饼又焦又脆,香酥可口。咬一块,“扑”地一声,一股热气就冒出来了,那香味也随即弥散了开来,熏得你直想打喷嚏。
当然,一般来说,能守在炉子旁赶上吃热烧饼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节奏都日益地加快了,“快餐”、“盒饭”还嫌不够便利,哪有工夫去守烧饼炉子呢?愿意去守烧饼炉子的,一定是特别懂得生活的人。他们懂得“慢”的好处,悠然自得地按照固有的节奏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他们足够地淡定,也足够地闲适,能够富富裕裕地打点出一份心情来,专程去品尝一只热烧饼。
在登封,不同的人,吃烧饼有不同的方式。
种地的菜农喜欢在烧饼里夹几根小葱来吃。葱呢,必是刚刚从地里薅出来的,又鲜又嫩的小。大葱不行,大葱的味道太粗糙,也太冲,不够温婉细腻。小葱如果是娇娇羞羞的二八少女的话,大葱简直就是山东大汉,配不上登封的烧饼。
不过,比起菜地里的小葱来,还有更胜一筹的东西。这东西说稀罕也不稀罕,只要肯费工夫,不花一分钱就能找来。它叫做“泽酸”,名子怪怪的,生长在嵩山周围的岭坡上,属于野菜。它们长得又细又小,比城里卖的韭菜还要再小几成,混迹于杂草丛中,不仔细观察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阳春三月里,太阳暖暖地照着,遍地的油菜和野菊都开出朵朵小黄花来的时候,这东西就应时而发,露出鲜绿的苗芽芽来了。如果天气好,要不了半个月,它们就生出几寸长了,这时节采了来吃,不迟不早刚刚好。那香是嫩嫩的清香,那辣是鲜鲜的脆辣,在山涧小溪里洗干净,夹在热烧饼里,鲜美异常。当地俗话说:吃罢百步走,余香犹在口。此言不虚。
话说回来,拿野菜来配烧饼吃的大多都是乡下种地的农人。他们整天在地里干活,不经意间就随手把野菜挖回来了,配了热烧饼吃,方便又省钱,县城里的人极少这样吃。他们都很忙,没工夫去采挖野菜,他们也喜欢吃烧饼,不过大多是夹了牛肉来吃。
芝麻盖烧饼夹牛肉,这也是登封一绝。用城里人的话说,这叫“黄金搭档”。牛肉这东西大家都不陌生,但想买到上好的牛肉却不大容易。在登封,最有名的是“虎家牛肉”,也有人称为“大隗牛肉”。这牛肉的原产地不在登封,却在与登封毗邻的密县,与登封一脉相连,隔河相望,属于友邻。
密县有个大隗镇,那里的牛肉闻名遐迩,远近皆知。大隗卖牛肉的有上百家,但最地道的要数“虎家”的牛肉。那肉煮出来呈酱红色,鲜鲜的、亮亮的,既不加色素,也不用香精,全用本色的佐料,尝一小块就知道,与别的牛肉味道大不相同。称几两牛肉放在案子上,用刀片得薄薄的,不用再放任何调味品,直接把牛肉夹进烧饼里面吃,本色本味,让你吃了第一个,还想吃第二个。不过,想要在登封买到正宗的大隗虎家牛肉,那就要看你有没有那个福气和运道了。话说回来,买不到也不要紧。登封的牛肉虽然不及密县的有名,羊肉汤却是无可比拟的。羊肉汤泡芝麻盖烧饼是登封又一绝,凡到登封的人,一般都要尝一碗再走,不吃一碗终生遗憾。
“羊肉泡馍”这东西也很平常,最出名的在西安,大家都知道。但西安的羊肉泡馍与登封的不一样。那“馍”是特制的,硬硬的、板板的,有人吃得惯,有人吃不惯。登封的羊肉汤泡登封的芝麻盖,原汁配原味,那味道又别具一格。在登封,卖芝麻盖烧饼的和卖羊肉汤的一般都互相搭配着做生意。只要找到了卖烧饼的,不出几十米,一准会找到个卖羊肉汤的,两者相得益彰,谁也离不了谁。
寒冬腊月里,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外面又下着鹅毛大雪,走进—家泡馍馆子,喊一声“羊肉泡儿”,不出几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就端过来了,不用你吩咐,自然有两只焦黄酥脆的芝麻盖放在你的面前。先喝一口热汤暖暖肠胃,再把烧饼泡进去,舀上一勺油辣子一拌,兴致好的话,再来一瓶二锅头。几口下肚,准让你出一身透汗,酣畅淋漓,那次第,简直赛过活神仙。
不过,说实话,在登封,打芝麻盖烧饼的多,打得地道的不多;同样,卖羊肉汤的馆子多,味道正宗的不多。有时候,你看到一家金碧辉煌、装修豪华的饭店,以为一定不会错,走进去以后才会发现,大大地错了。最好的东西都在背街小巷里,不显山不露水,不吵闹也不张扬,实实在在谦和低调,亲切而又素朴,如同温柔羞涩的乡下村姑一样。天下的好东西都是这样的。只要你有心,就能找得到。
编辑:阿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