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男性还可出现前列腺感染。
尿路感染的原因及常见病原菌:
1.上行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淋病奈瑟菌、变形杆菌): 多见于女性,多为单一细菌感染,以大肠埃希氏菌最常见。
2.血行感染(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发生于菌血症的患者,血液中的细菌通过血液进入肾脏引起感染,比较少见。
3.直接感染(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外伤或肾周围器官发生感染时,细菌直接侵入肾脏引起感染,非常少见。
4.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引起的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普罗威登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杆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变形杆菌、肠球菌):见于留置导尿管、肾盂造瘘术、尿路结石、尿路重建、前列腺肥大、膀胱排空能力受损的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
采集指征:(1)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2)肉眼脓尿或血尿;(3)尿常规表现为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4)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5)留置导尿的患者出现发热;(6)膀胱排除功能受损;(7)泌尿系统手术前。
急性泌尿系感染多为单种细菌,大肠杆菌占60%~80%,余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慢性感染常混合其它细菌;绿脓杆菌多在手术或插管后引起感染。
尿培养在泌尿系统感染时常用,并且在指导抗生素应用方面十分重要。单纯凭患者症状、体征和尿常规检查有时难以明确诊断,因此需行尿培养检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