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视力回退是手术出了问题? 是牟利阴谋,还是确有效果,针对近视手术的网上争议还在发酵。近日,人民网刊发近视手术系列报道,力图通过专家的解释,还原近视手术的本来面貌。又有网友吐槽:做了近视手术后,视力好像又回退了,是手术出了问题吗? “一般来说,中低度近视的患者手术效果最好。高度近视的人群,术后视力回退的几率会略高。”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张丰菊告诉记者,18周岁-50岁的患者,如果符合适应症,都可以做近视手术。但是,如果术前一年视力不稳定,手术后视力可能会出现波动。对于这样的人,医生会在术前告知患者,劝其观察一年后再来手术。但如果为了参军、升学等必须做手术,也会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王勤美教授说:“历史上,人类近视了看不清,所以发明了眼镜。后来大家觉得戴着眼镜不方便,就发明了隐形眼镜。后来觉得隐形眼镜仍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就发明了近视手术。现在近视矫正是这样三条路并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负责任的医生只需要告诉你它的利弊,可以给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但决定权还是在患者手里。” 卫生部准分子激光培训专家委员、上海医学会激光学会眼科组组长、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周行涛教授则强调患者要对近视手术有个科学的认识。“很多人只看见我们在台上几分钟,以为手术很快很简单。忽略了医生的细致、全面、完善的术前检查,以及精细的手术设计,还有医生多年的经验和积累。要维护手术完美的效果,设备、医生、配合的团队、手术台上的表现,患者也要配合,术后复查、术后用药,很多项衔接连贯才比较好。” “医生还是比较明白,做手术就是三大因素,”张丰菊说:“第一适应症的选择,第二是设备,看能不能个性化,第三是医生的选择,是不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三种因素缺一不可。” 七 导致失明的失败率究竟有多高? “想要戴调眼镜吗,飞秒近视手术让你心满意得。”广告语总是“轻松怡人”。有网友质疑,只要是手术均有风险,近视手术也不例外。近日,人民网刊发七问近视手术系列报道,就网友关心的“失败率”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理解网友讲的失败率,其实是想问成功率有多高。专业术语中,我们是不讲成功率的。”受访专家表示,评价近视手术,通常不用“成功率”这个词,而是有一套专业的评价体系。 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王勤美教授说,评价近视手术的质量,一般使用“安全性、有效性、精确性、稳定性”来衡量。 所谓安全性,是用手术前后矫正视力的差别来评价的。王勤美说:“术前戴着眼镜视力是1.0,术后戴眼镜(当然有可能这个度数是0)可以看到1.0,两者比值是1:1,那么安全指数就是1,也就是安全的。如果是低于1,那就是安全性略低。大量的病例统计在1以上,所以手术是安全的。” 有效性是指术后视力恢复的水平,是否达到患者不戴眼镜的要求。“比如100个人,有多少裸眼达到了0.5,多少裸眼达到了1.0,基本上有这么两档。一般前者可以达到100%,后者是90%以上。当然,这个要区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要求。有些人我不必要做到裸眼看远1.0,因为要考虑他到45岁上下要面临老花眼,我可以给他留一点近视,晚一点戴老花眼镜,这样就可以远近兼顾。” 精确性比较好理解,即做手术对眼睛近视度数的把控。“比如我想去掉500度,术后是否去掉500度,这叫精确性。一般标准会在±1.0D。现在比较精确,可以到±0.25D。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现在精确性越来越高,基本上我想做多少就能做多少。而在视力上呢,视力表上相差一行,相当于镜片相差25度,即0.25D是人眼的最小单元,很精确了。” 稳定性是拿术后视力与术后半年、一年的视力比较。几个数值画一条线,根据线的斜率判断稳定性。王勤美说:“现在这么多年的临床证明,近视手术的效果是非常稳定的。”同时,他也表示,这个效果还要排除一部分特殊情况,包括患者本身近视眼还在发展,眼轴继续增长导致的视力回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