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寨门是一个村寨的脸面,还有御敌的作用。嵩山自古寨多,据不完全统计,大大小小的有近百个。然而,随着的岁月的洗礼,风雪的侵蚀,如今,登封境内还留用寨门的村子,只有10多个。这其中,保存最好的要属君召乡三过尧村。(智慧登封客户端 通讯员 刘客白)
三过尧村坐落于君召乡南端,这个现有2000多口人的小村子,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活。相传,尧帝数次带人路过这里,后人就把这个地方叫“三过尧”。
2月19日上午,全民记者与数位摄影人驱车赶往这里,一探究竟。
刚进村不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气派的老宅:冬日的阳光,散落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加上土黄色的墙,乌黑的瓦,岁月的沧桑与厚重,宛如一壶老酒。
这几处老宅,颇为讲究。有上房、东厢房、西厢房、临街房。在一处王姓三进院里,现户主王进喜说,该院子先前的主人也姓王,是他的祖上,世代行医。王氏的医生世家还有清朝皇帝赐的军功碑,可惜这医术没有传承下来。
走着走着,不觉就到了村子中央。两棵高大粗壮的古树,屹立着。村民们讲,三过尧村300年以上的树种有古槐树、桑树、柏树、柿树、皂角树等31棵,还有3棵1000多年历史的黄连树、珍稀木种桃叶卫矛(俗名鬼见愁)3簇。这只是其中的一棵。
古寨门位于村子西部,高10余米、宽近10米、厚7米左右。除了拱形的门洞用青砖外,寨门的墙体全部用方形石头垒成坚固无比。寨门内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砖石窑洞,下面是窑,上面是房,这种建筑甚是罕见。
在高大的拱形门上方,赫然写着“瑞熏”二字。“熏即火的意思,指惠及老百姓,古代的四季、城门、寨门上都用‘熏’字,拱形门下面成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村里的一位老者讲到。
在“瑞熏”二字的旁边,写着“清同治年间”几字,据了解,同治年为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可见该寨门历史悠久,足有150余年。站在拱门前的岔路口,两旁林立着褐色古砖,百年前的古寨墙仿佛浮现眼前。
关于寨门的由来,该老者讲到,清朝末年,民不聊生,土匪更是多如牛毛,为防匪患,村子里的大姓人家号召族人修建土寨。寨墙就地取材,取大石垒砌而成,高达数米。寨门垒成后,家家户户配有刀枪,以保一方平安。
当时,因争地抢粮爆发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有一次极为惨烈,山上土匪纠集了数百人杀向三过尧村。村民宁死不屈,在头领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但终寡不敌众,200余人死伤,寨墙被土炮轰塌,留下残垣断壁。”如今,在寨门的不远处,还可依稀可见有寨墙。
关于三过尧村民奋勇杀匪的事情,在距寨门几十米的石碑上记载清晰:“清太学生王君子殷......当匪徒猖獗之际几同流寇、乡里村郭无不畏惧哉,远逃舍室家而不顾哉。求有不避锋刀不避危险、视蚁聚之匪不足虑、乃敢率众奋击、置死生与度外着曾寥寥无几矣。今有王君韦、万序、字殷......率众奋击......”
随着时间的远去,寨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也在遭受着腐蚀。如今,墙体上已出现了几道宽2厘米左右的裂缝。“看着就痛心呀,再不保护起来,就会慢慢毁掉的。”一位村民叹息。通讯员 刘客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