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去,这个年算是过完了,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需要把心从过年的氛围中抽离出来,投入到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了。但是,您的心真正的收回来了吗?从正月初七上班到现在,翻看这段时间的朋友圈,少了假期里的吃喝玩乐得的兴奋,多了几分怀念假期的“幽怨”:不想工作,头昏脑涨,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总觉得很疲倦,心情很烦,有时候想专下心来工作,但是总也不能集中精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节后综合症”在作祟的缘故。
结合“节后综合症”的一些症状,给朋友们开一张一个字的处方,那就是“调”。在这段时间里,调整好
心理,调整好生理,顺利摆脱“节后综合症”的困扰。
身体不舒服“调生理”
——清茶淡饭让肠胃减负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身体的哪个部位压力最大?我想很多朋友的回答肯定是肠胃。没错!就是肠胃。春节期间聚餐增多,而鸡、鱼、虾等油腻食物都是春节餐桌的主要菜肴,加上频频饮酒,或冷热食物混杂,都会加大胃肠负担,让你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因此,节后应该清茶淡饭,为肠胃松绑,如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少盐、少油是所有人都适用的饮食原则。
1、及时清理肠胃
过年吃得丰富,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定时饮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稀饭、面条汤、疙瘩汤、咸菜等“清火”食品,还可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得到休息。
2、及时保护胃黏膜
“感情深,一口闷”,这恐怕是春节酒席宴前说的最多的祝酒词了。劳碌一年,许久未见,亲朋好友在过年时喝点儿小酒儿助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有节制,把感情全放在酒里,大量饮酒,那就有问题了。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进入人体后,除了伤及胃粘膜外,还会在血液中迅速扩散,难以用食物调解。
为此春节期间大量喝酒的朋友,节后最好远离酒精,以免酒精积聚在体内。对于受伤的胃黏膜,好酒人士可用抗溃疡药类,如胃达喜、胃舒平等药物。而饮食方面少喝咖啡、烈酒、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同时要坚持“粗茶淡饭,少油、少盐”的原则。
3、及时平衡肠道菌群
春节长假,或者是在其他一些假期,也有很多朋友喜欢宅在家里。由于平时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宽裕的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儿,他们过节只愿意呆在家里玩电脑、看电视。有的只吃零食不吃正餐,有的甚至整天只吃一顿饭。
节后生活恢复正常,而‘宅女’、‘宅男’们一正常进食,肠胃马上翻江倒海,呕吐、腹泻,消化系统频频出问题。对于这朋友们,我建议节后可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例如每天一瓶酸奶等饮料,补充高含量的乳酸菌能迅速恢复肠胃菌群平衡。
心里不舒服“调心理”
——平心静气给心理松绑
进过一个春节长假的放松,本该精神饱满的投入到生活、工作中。但是,刚上班这几天,很多朋友却是不想工作,头昏脑涨,做什么都心不在焉,总觉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烦躁。年已过,心难收。因此,长假之后,要尽量放松心情,要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清除杂念、平心静气、早睡早起”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调心理”的方法。
1、早睡早起调整作息
过年了,放假了,很多朋友就进入“疯玩”模式。与好朋友、老同学轮番团聚,酒吧、KTV、自助餐厅……天天玩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家休息,白天睡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起来。如此七天下来,过完年准备上班之际,却出现虽然一脸倦容,但是晚上睡不着,头昏脑涨,白天昏沉沉,心里还想着去哪里找乐子:“不想上班啊,真想让假期再延长点……”
上述的这种情况很普遍,因放假而致使生活节奏和平时工作不同,心理和生理自然放松,对过节产生“依恋”情绪。再加上连日的通宵活动,使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假期结束很容易精神不集中、疲劳、焦虑,无法很快适应上班生活。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也不要过分着急,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消除。
脑力性疲惫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给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推拿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惫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想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紧往看心理医生。
2、访友冲淡思乡病
“思乡”对于年轻的“飘儿一族”的朋友表现特别明显。工作在外地,平时跟父母聚少离多。春节放假了,赶着春运的浪潮,回到家里,没待上几天,又要赶着春运的浪潮返回工作的城市,每当这个时候就开始思乡了。没有了亲朋好友的陪伴,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沉默寡言,提不起精神,找不到上班的感觉。
其实,这是“思乡病”引发的轻微抑郁症状,加上过节劳顿和饮食不规律,打破了身体的酸碱平衡,外加环境改变,形成水土不服。春节回家白领都放松身心,从无压力回到压力状态,很多抑郁症患者病情易出现反复,需多找朋友聊天,注意饮食清淡,并多运动。更重要是调整生活规律。
3、多打电话宽慰“空巢老人”
这个症状跟思乡类似,但是对象却反了过来。假期过完,子女们各奔东西,回到他们所在的城市工作、学习,家里就剩下了孤孤单单的老人。老人们好不容易等到春节,子女们都回家过年了,天天热热闹闹围着老人们转。但是转眼间又变回了“空巢”老人。节后气氛冷冷清清,与节日期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让“空巢老人”很容易出现心情郁闷焦躁、睡眠不稳定,做事提不起劲没精神等症状。
因此相比子女来讲,空巢老人节后更易患病,应该重点关注。因为心情难受,自然影响免疫功能减退,如果遇到寒冷天气,原本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部疾病的空巢老人要特别警惕疾病复发。到外地工作的子女们,最好能够分批离家,让老人们的过节情绪逐步“冷却”;节后还要多打电话问候,宽慰父母情绪。
春节的假期结束了,希望朋友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同时也调整好自己的生理,精神饱满的进入到工作、学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