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上个戏曲笑话:《骂殿》
张大婶听说村里唱戏,忙问李二婶说:“今天演的啥戏?” 李二婶说:“《骂殿》。” 张大婶一听就来了火,说:“骂的对着哩,你有电,老不给人家送,人家能不骂你?咱村那电工,也该好好批评批评!” 李二婶知道她误会了,笑着说:“你搞错了,《骂殿》是贺后在宫殿上骂赵二舍哩。” 张大婶不解地说:“啥?骂电还要看火候?还要站在公电上?那赵二社敢情是个男电工吧?”李二婶见她越说越糊涂,气呼呼说了一句“你真能打岔!”便走了。 张大婶愣了片刻,似乎明白了什么,说:“噢,保准这赵二社与她是亲戚,不然她恁地袒护赵二社,怪我真能打岔。”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今,这戏曲已经越来越让年轻人敬而远之了。很多人一看到戏曲节目,立马跳台走开。像张大婶这样不懂戏曲,还自认为心理学研究得很透彻的戏曲伪观众,已经在观众中算是不错的情形了。
的确,年轻人子所以不喜欢戏曲,一是因为 时代在前进,适合年轻观众的新剧目太少了,如经常上演的那些像《王宝钏》、《四贤册》、《打金枝》、《孙安动本》等的传统戏,体现出来的价值已微乎其微。第二,唱腔陈旧,节奏缓慢,让追求快节奏和新潮的年轻人难以接受! 第三,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过于呆板、毫无生机,影响了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性表演,让年轻人感觉“假”。 第四,视觉效果差。 中国戏曲的简单的“两椅一桌”的场景,让看惯了现代歌舞的年轻人很讨厌。能否把现代舞台艺术的一些因素运用到戏曲艺术中?俺在登封的百姓春晚中找到了答案。
从2013年开始,每年登封百姓春晚,都会从随之举办的戏曲春晚中,挑选三四个精品戏曲节目在百姓春晚中演出。就拿2015年的戏剧节目来看,其中的《五世请缨》,以及戏曲联唱等,虽然都是经典的曲目,但在编排上进行了创新,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先上两段以往百姓春晚中的戏曲表演:https://v.qq.com/x/page/j0362kfi353.html
https://v.qq.com/x/page/h0362fsaopu.html
怎么样?在这些戏曲联唱中,有木有你熟悉的唱段呢?有木有你熟悉的演员?他们的表演是不是让你对戏曲这种传统的表演形式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呢?
2017年的登封百姓春晚中,你想不想看到戏曲表演呢?你想听到哪段戏曲表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