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
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而起到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2000倍。
临床意义如下:
1、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势。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2、CRP与其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CRP与其它炎症因子如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沉降率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具有密切相关性。CRP与WBC存在正相关。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作用,使人体具有非特异性抵抗力。在患者疾病发作时,CRP可早于WBC而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故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3、CRP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一旦发生炎症,CRP水平即升高,而病毒性感染CRP大都正常。脓毒血症CRP迅速升高,而依赖血培养则至少需要48小时,且其阳性率不高。
4、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CRP测定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意义。手术前CRP上升,手术后则下降,且其反应不受放疗、化疗和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有助于临床估价肿瘤的进程。
5、CRP用于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C反应蛋白在指导抗生素使用中的意义: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人类就进人使用抗生素时代。应用抗生素已成为治疗细菌感染首选药物,使多数细菌感染得到有效地抑制。人们曾乐观地认为征服感染性疾病将成为可能,由于没有有效的鉴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方法,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细菌耐药同步出现和升高,且日渐突出,成为世界医疗中存在的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监测指出,各国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我国尤为严重。医院术后应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处方数都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抗生素率使用不当率高80%。
抗生素应用混乱和滥用后果最明显的就是强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药源性疾病日渐增多,到最后出现“超级细菌”,导致无药可治。因此,严格掌握抗生素的治疗指征及疗程显得非常重要。
C反应蛋白在细菌性感染判断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最常用的实验室依据是血常规,但WBC受很多因素影响,年龄、环境、生理状况、治疗干预等都可以使WBC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
C反应蛋白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循环中的CRP半衰期为19小时。CRP是由肝脏产生,由五个相同的亚基依靠非共价键形成的环状五聚体,这一特征性结构使其归类于五聚素(一组具有免疫防御特性的钙结合蛋白)家族。
CRP在正常血清中含量甚微,但感染 、炎性疾病、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手术创伤及组织坏死等情况下,几小时内迅速升高,并继续急剧上升。
CRP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它可以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判断组织炎症或损伤的程度。
CRP上升速度、幅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情及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临床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有效依据。
CRP与其他标识物相比,优势在于在血清中相对稳定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19h),不受进食或是昼夜模式的影响。另外,CRP的检测具有国际标准且经济、灵敏,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及可重复性。
结论
由于CRP可在感染早期即可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以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同时可作为细菌感染停用抗生素的安全可靠的指标。CRP系列检测可指导抗生素应用、评估其疗效、指导疗程,可有效缩短抗生素疗程、降低抗生素耐药发生率、减少注射抗生素所带来的损伤和抗生素的副作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了抗生素滥用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检测CRP浓度水平可作为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积极有效的依据,为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科学地评估,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