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白细胞增多就是泌尿系感染吗?
尿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可以发现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一些病变。如果化验结果尿白细胞阳性,您是不是会以为自己患了泌尿系感染呢?其实您不用紧张,尿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感染,但影响尿液检查的因素很多,故体检结果显示尿白细胞增多时,应从多方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做出诊断。
体检尿白细胞检验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体检时多采用尿试纸条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主要用于筛查。发现尿中白细胞增多应再次留尿复查,同时离心进行显微镜检查,以便确定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离心沉淀物中白细胞<5个/高倍镜视野;>5个/高倍镜视野为增多,称为镜下脓尿。脓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时,通常考虑是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如果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应做白细胞分类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尿常见于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中性分叶核细胞尿可在急性肾炎和急进性肾炎早期见到,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尿中淋巴细胞增多,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单核细胞增多。此外,肾移植术后1周内,尿中可出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随后可逐渐减少而恢复至正常;若出现排异反应,尿中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尿白细胞增多不能只考虑泌尿系统感染。
特别提示: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正确的收集标本,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体检时应避开妇女月经期,防止经血混入尿液。另外,留尿时应先排出一部分尿,接中间一段尿比较准确,可避免女性白带、男性前列腺液等对尿液的干扰。体检前,还应清洗干净阴部。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能阳性,但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有许多原因可引起尿糖试验阳性:食后糖尿,少数正常人在摄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由于小肠吸收糖过快,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而发生糖尿。
肾性糖尿:肾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降低而引起的糖尿。其与真性糖尿病是有区别的。少数妊娠妇女也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
神经性糖尿见于脑溢血、脑肿瘤、颅骨骨折、脑外伤、麻醉等情况。这些疾病有时血糖会暂时性过高,伴有糖尿。随着病情的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尿糖转为阴性。
其他疾病引起的糖尿: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使消化道肠壁的血流加速和糖的吸收增快,因而在饭后血糖增高,出现糖尿。2、肢端肥大症,可因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3、嗜铬细胞瘤,可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肝糖原降解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4、库欣氏综合征,可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使糖原异生旺盛,抑制己糖激酶和胰岛素作用,因而出现糖尿。此外肝功能障碍时,血糖升高也可见糖尿。
非葡萄糖尿如乳糖尿,见于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婴幼儿;果糖及戊糖尿,偶见于进食大量水果的正常人和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患者。
尿糖假阳性服用大量维生素C、先锋霉素、雷米封、阿司匹林等药物后,可使尿糖呈假阳性反应。
一旦病人发现尿糖阳性,应去医院就诊,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有时尚需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医生会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判断尿糖阳性是否为糖尿病引起,或是由其他原因引起。
血尿的实验室检查?
血尿是指用肉眼见到红色或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增多的尿液。临床上可发生于肾小球疾病、肿瘤、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损伤、血液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检验项目选择: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尿常规,血沉,肾功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酸性磷酸酶,前列腺液检查(男性)。
检验结果判定:
(1)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有感染。
(2)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分类计数出现幼稚细胞,血红蛋白下降,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如血小板计数减少,提示可能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流行性出血热。
(3)血沉增快,提示可能为结核或肿瘤。
(4)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提示为氮质血症或尿毒症。
(5)尿常规检查尿中红细胞数及白细胞数均升高,并伴有脓细胞,提示为泌尿系感染、肾结核、肾栓塞、肾盂肾炎、肾结石等。
(6)尿常规检查尿中红细胞数明显增多,提示为泌尿系结石、肿瘤或外伤。
(7)尿常规检查尿中红细胞数及白细胞数增加同时伴有蛋白、管型,提示为肾小球疾病。血酸性磷酸酶升高,提示可能为前列腺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