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召乡晋爻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去年9月,郑州市重点项目办来到了晋爻村,并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希望通过精准扶贫,帮助这里的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如今,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扶贫队帮群众做了些什么事,村子又有什么变化呢? 近日,君召乡晋爻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郑州市重点项目办的40余名职工。他们任务是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为老乡找出脱贫的门路。田宗阳就是帮扶成员之一,他负责的贫困户是一对70岁的老夫妻。 田宗阳:他们家里面的老两口都是七十多岁了,一个胯骨粉碎性骨折,在床上不会动,常年在床上躺着,老太太也七十多了,是45年出生的,平常冬天我过来的时候搀着能走,现在走路也是拄着棍,走着非常困难,做个饭还得自己拿个凳子坐那儿,也就是非常困难。 通过对贫困户家庭状况的摸底调查,田宗阳也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帮助他们脱贫。 田宗阳:他们这样不是说政策扶持,或者劳务方面脱贫,劳动能力完全丧失了,按国家的政策来说,只能政府兜底,这次我们过来更深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其他的家庭成员,看了一下子女也都非常困难,回去研究一下,看看这种情况咋样处理,咋样才能让他们脱贫。 在一对一帮扶中,郑州市重点项目办明确了村里37户贫困户为重点帮扶对象,将通过长期帮扶,引导群众脱贫。由于晋爻村属于省级贫困村,村里有1350口人,农民收入来源大多以传统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在实地走访、调研,郑州市重点项目办驻村第一书记祝宏伟发现“出行难”是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 村民:原来路老差,骑个山轮 车都走不成,坑坑洼洼的,一下雨都是泥。 驻村第一书记 祝宏伟:当时来的时候是土路,没有路,如果不修路就没有发展,要想富先修路,所以说只有先把路修好,有路了有水了,山青了水绿了,这才能发展下一步产业,为咱们老百姓、子孙后代才能造福。 从去年11月份开始,郑州市重点项目办陆续为晋爻村修了2公里的道路。看着修到自家门口的水泥路,72岁的孟相学打心眼里高兴。 孟相学:走着也可舒服,下过雨走着脚上也不沾泥了。 除了道路,水也是晋爻村的一大难题。 驻村第一书记 祝宏伟:他们这个地方主要是缺水,何家沟和陈家门两个地方吃水主要靠拉水吃,就没有水,基本上都是到其他村组拉。 本着“群众缺什么就扶什么”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半月前,郑州市重点项目办为晋爻村打好了一眼蓄水井,解决附近村子的水问题。 驻村第一书记 祝宏伟:建这个蓄水井主要用于灌溉和饮水,这下面还有两个自然村,有200多口人使用,有200多亩田地可以灌溉。再一个陈家门清凉沟还有何家沟都需要打上百米深的井。 道路、水井,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的生活方便了,但如何使村民有长久的收入,祝宏伟就想着村里也能有自己的企业,但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 驻村第一书记 祝宏伟:我们包村以来,动员企业为我们晋爻村的建设,通过项目单位,进行捐款,每个企业都献了爱心,一共捐助了406000元。 40多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它可以依托山村优势帮助村民发展养殖,搞村办企业等等,不仅如此,祝宏伟还想让群众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驻村第一书记 祝宏伟:光伏发电可以使老百姓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也就是每发一度电,政府会给你多少钱,贫困户可以发电上网,上网以后得来的这个钱可以供贫困户每年的支出。 发展产业为晋爻村脱贫提供了保障,但祝宏伟却有着更深远的打算。晋爻背靠挡阳山,自然风光秀丽,适合旅游开发,为此,郑州市重点项目办还联合君召乡政府请来了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龚新:这个区域最大的优势,山和水结合的比较紧再加上淳朴的民风民俗还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当然区位优势也是我们这个地方比较独特的一方面,背靠着一个很大的景区,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完全有希望做出一个新型的农村。 其貌不扬的村庄,在龚新眼中是一个宝地,处处是风景,处处是资源。目前,晋爻村的乡村旅游建设正在规划当中。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龚新:这个整体结合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农业的良性化发展,通过农业带动旅游,通过旅游促进百姓的脱贫致富这是整体的一个思路,然后围绕农业结构的调整,我们会看到这个区域会出现我们说的一些果园,会有一些绿色的产品生产基地、非常漂亮的农家院落,真正能够形成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的一个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