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酸酸甜甜,很多人都喜欢吃,但你知道吗,在我们登封徐庄镇有一家专门酿制山楂酒的企业,不仅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也给徐庄镇大熊山上的几千亩山楂提供了销路。 家住徐庄李沟的秦栓紧今年65岁,20年多前镇里为了绿化荒山,美化家园,在大熊山广泛种植山楂树并分包到户,秦栓紧分到了800多棵,但让他发愁的是,这山楂的销路是个大问题。 秦栓紧:才开始结果那两年,就没人收,就禹县的人来收,收的少,才两三毛一斤,好多人都卖不了都坏了 然而这种情况在几年前有了大转变。 秦栓紧:本乡的山楂厂收的五毛钱一斤,乡里又补助两毛,等于就是七毛了,比着那多着一半,人都是争着摘,都管理的可好 秦栓紧所说的山楂厂就是位于徐庄镇的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家饮料公司,生产各种饮料、冰淇淋,生意还不错,好端端的饮料公司为什么改酿酒了呢?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因为我对山楂有很深的感情,91年我在乡林站工作,我参与了山楂的种植,但后来山楂一直没有被利用,烂掉,资源造成浪费,果农没有收益,所以我通过市政府科技工作周,与北京高级工程师对接,他说山楂一含淀粉二含糖是酿酒的好原料,他建议把山楂做成酒 新鲜山楂经过晒干、加热、提汁、发酵、过滤之后就变成了山楂酒,由于山楂具有保健功能,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过去的传统销售我们已经把酒在广州上海部分城市有了销量 但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公司董事长的李双银突然又决定再开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白酒。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咱做红酒也就是发酵酒,只能把山楂中的糖利用掉,淀粉没有被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淀粉是做白酒的好原料,所以我们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把山楂发酵之后再蒸馏做成白酒 传统的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进行固体发酵,但三楂红的新产品却是在山楂发酵酒的基础上进行液态发酵,难度可想而知。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我们在这方面请了很多专家,有白酒界专家,有果酒界专家,我们综合他们的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成为我们的技术,这个技术是我们的首创 红酒加白酒两条生产线,每年300多万件的销售量也使原材料山楂的收购量逐年递增。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李二成:一年大概收几百吨,咱徐庄大概有三四千亩,不仅在咱徐庄收,而且在君召石道送表都收购,咱们一打电话,他们都往咱这送 秦栓紧:人老了出去打工也出不去,身体也不好,这好像就跟个额外收入一样,每年都会挣一千多两千多,好多弄这这人都挣点钱,好赖有事干干。 除了给山楂种植户带来收益,附近30位妇女的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村民:在富士康干过,今年正月去干过一段,干了一段感觉离家老远,想着离家近近的能带孩子,所以就往这厂里上班来,大致一个月一千多,也行差不多
不断创新、引入技术、扩大规模的同时,李双银并没有就此止步,今年10月,他又在产业集聚区成立了公司的电商中心。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我们今年大力开拓市场,成立全国运营中心,就是在微信上建立一个网站,我们的消费者、会员直接微商这个平台上随时可以消费,等于是进店消费了。 虽然中心刚刚成立两个多月,但已吸引了不少代销商前来选购。 代销商 梁静:虽然都是郑州人,第一次发现这么近还有这么好的酒,这个回去以后和几个朋友讲都非常感兴趣,我们想开一个专卖店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25号,我们开了一个招商会,引来了国内100多名经销商,来给我们洽谈业务,订购商品,谈成的有60多家 五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让李双银对下一个五年有了更长远的目标。 三楂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双银:第一是我们要种植山楂,扩大种植面积,第二我们计划在全国成立三楂红生态连锁酒庄,我们酒庄所用的酒和蔬菜都是没有农药化肥,我们要把食品安全作为我们的首要发展目标 三楂红公司的发展,其实也是我市农业产业化五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先后引进河南三木、内蒙赛诺等亿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项目11个,而以小苍娃、三楂红等为代表的本地农业企业更是立足本身,拉长产业链条、紧抓互联网平台,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农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