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一个泰迪熊诊所……
一看到那尖细的针头,成年人也有会发憷的,更何况孩子了。难怪大人习惯用“打针”来吓唬小朋友了。
为了消除孩子就医的恐惧,国外的不少医院会给孩子开“泰迪熊诊所”:小朋友当医生,给泰迪熊检查身体、打针、挂点滴。上个礼拜,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儿童生活专家项目负责人Michelle A. Minyard-Widmann把泰迪熊诊所开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病房里。
好多小朋友挂着盐水瓶也要来玩,玩得实在太开心。

虽然叫Teddy Bear Clinic,但并不局限于泰迪熊哦。
这个白色的布娃娃,就是这次米歇尔老师从美国带来的”Teddy Bear“

小朋友可以自己给娃娃画上五官,用喜欢的颜色、图案、装饰这个布娃娃。

有时候,如果小朋友要接受一项有痛的检查,就可以用这个娃娃示范,进行解释。
“如果孩子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他们的紧张感会大大下降。”米歇尔告诉医馆君,研究发现,这不仅能改善孩子的就医体验,而且还可以通过减少住院时间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控制医疗费用,所以,美国一些保险公司会要求医院开展这类活动。
带来的道具,可不都是玩具,好多都是真正的器械,比如这个长颈鹿的”小锤子“,就是用来测试膝跳反应用的小锤子。

那么可爱的小锤子在腿上敲一下,小朋友应该不会很抗拒吧。
道具真的非常全,全到你想都想不到。

来,考考大家,猜猜看下图这个是什么?
猜出来了吗?
红色的是红细胞,白色的是白细胞,毛茸茸的蓝色的,是坏家伙,比如癌细胞之类的。有时候医生要跟小朋友解释,就可以用这些道具。
还有更厉害的。听诊器、血压仪,一应俱全。

这个黄颜色的听诊器,是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迷你听诊器,真的可以听到心跳哦。

这两个小姑娘,都在血液科接受治疗,俩人同龄,又是同一间病房,很要好呢。听说这个听诊器能真的能听到心跳,两人都要试一试。

8岁的奕奕(左)和宁宁。
奕奕和宁宁,真的非常可爱,非常聪明。大概生病的孩子,都很懂事吧,谁也没教过,但是他们看在眼里,都学会了。

米歇尔带来的是老式的血压计,一个手捏橡胶球,另一个手要把听头塞进绑带里,从来没教过,奕奕做的一点都没错。
拿起小电筒,照照眼睛:
“眼压有点高,医生说我眼压也高”

再做个静脉置管——放一个软管到静脉里,以后注射,针头就可以直接插在软管上预留的留置端口上,不必每次都扎。
这其实也是个小小的手术:带上手套、消毒,穿刺,然后用胶布固定。
奕奕对面罗马琳达大学儿童生活专家还专门帮奕奕在小熊的腿上剪了个小洞,软管就能穿进去,跟真实的操作更接近了。
“如果压到了,药就会堵住,我有时候就会压到,所以一定要固定好。”
游戏快结束了,奕奕给小熊摘掉了口罩、帽子,又量一次血,看看符不符合出院标准。

帽子、口罩、孩子们对这些都很熟悉,奕奕说,摘掉帽子,因为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身体情况好转了(我发现,其实都是奕奕自己的经历,不过,这个娃娃并不是奕奕的布娃娃,忙着跟奕奕聊天,没有拍)
“白细胞有点高,还得再住几天,说到这个就来气,我今天本来也要出院的。”
原来小熊不能出院,是这个缘故,奕奕把医生对她说的话都记下来了呢。
这个是米歇尔带来的另一个游戏:穿珠子和画画

五颜六色的珠子,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坐下来,把珠子一颗颗跳出来,穿过绳子,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这次是米歇尔第三次来浙大儿院,这一次她还带来了7位学生。

她们都是罗马琳达大学行为健康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毕业之后,她们将作为儿童生活专家到医院工作。

儿童生活专家儿童生活专家,英文是“Child Life Specialist”,简单说就是给医院里的小朋友提供各种心理支持,较少治疗给小朋友带来的痛苦,协助临床医生开展治疗。比如,医生如果有特别的操作,会开医嘱请儿童生活专家支持;孩子如果不治,他们要做临终关怀,帮助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医馆君也去了现场,当时我就想,要是经常能有这样的活动让小朋友体验,让他们明白,医生要做什么,他们就不会那么害怕医院了吧。

上海医学院的学生的泰迪熊诊所。图丨网络
泰迪熊医院作为一项成熟的全球关爱儿童健康的项目,已经在30多个国家开展。泰迪熊医院的目标人群是3-7岁的孩子,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消除对医疗环境的恐惧感,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医院、医生和诊疗过程。
医馆君了解到,目前在国内,有少数医院也引进了这个项目,一些医学院的学生,也会在社团活动中开展这样的活动,向小朋友孩传播普及医学知识、消除恐惧医生心理、教会孩子看病就医流程的活动的形式招待小朋友。

北大医学部的泰迪熊诊所活动。图丨网络
医馆君有位朋友,在美国工作,她告诉我,他们家附近的一家医院,虽然不是儿科专科医院,但也会举办针对小朋友的开放日活动,办泰迪熊诊所,带小朋友各种体验,连医院运送病人的直升机,都能去看看的,孩子特别喜欢。

国外医院的Teddy Bear Clinic 图丨网
谁都不希望到医院看病这件事,在孩子心理留下不好的回忆。这样的活动,真的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呢。了解才能消除误会,消除恐惧。
原文链接:http://mp.yishengzhan.cn/art/2B3RXxBW2AS8Xi3L5pBNhQ==
而且,孩子真的比你想象得聪明的多,告诉他们,总比让他们胡思乱想一个人担心害怕好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