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乙肝“二对半”的一种提法,乙肝“二对半”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大三阳”和“小三阳”都是反映人体携带乙肝病毒的一种状态,是乙肝“二对半”的两种不同结果。所谓乙肝“二对半”,是给乙肝标志物五项检测排了队,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通常又把1、3、5项呈阳性称为“大三阳”,又称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1、4、5项呈阳性称为“小三阳”,又称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无论乙肝“大三阳”还是乙肝“小三阳”,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
查查你是哪一种?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结果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
-
-
-
+
既往感染
-
-
-
+
+
1. 既往感染过HBV
2. 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 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
+
-
-
-
1. 注射过乙肝疫苗有免疫
2. 既往感染
3. 假阳性
-
+
-
+
+
既往感染过HBV,已清除,且已出现保护性抗体
+
-
-
-
+
1. 急性HBV感染
2. 慢性HBsAg携带者
3. 慢性乙肝患者
-
+
-
-
+
1.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2. HBV感染,恢复期
+
-
-
+
+
"小三阳",乙肝携带或肝炎活动
+
-
+
-
+
"大三阳",乙肝携带或肝炎活动
患者的困惑
1. 乙肝“大三阳”比“小三阳”患者病情更严重?
“大三阳”和“小三阳”不能用来判断疾病严重与否。“大三阳”通常代表传染性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能力较强。反复肝脏炎症发作者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小三阳”通常意味着病毒在体内复制能力较弱,传染性相对不强。然而,许多“小三阳”患者,却因此掉以轻心,不重视复查、检查,一部分患者隐匿性发病,无临床表现,肝实质长期受损程度往往比“大三阳”还重,肝硬化的发生率甚至高于“大三阳”患者。因此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HBV DNA阳性,都建议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和肝功能,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治疗,如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则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2. 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是不是我要得肝癌了?
据统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较常人患肝癌的危险性高出100倍,婴儿期感染者比成年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更高。台湾REVEAL-HBV研究表明,基线HBV DNA水平≥10^6拷贝/毫升的患者,在随访13年后导致肝癌的概率高达14.89%;而基线HBV DNA水平在≤10^4拷贝/毫升的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仅为1.37%;已有肝硬化的患者发生肝癌的概率高达30%。所以防治肝癌的最好方法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从而抑制HBV感染和复制,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延缓疾病的进展。对35-40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至少每半年做1次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对已发生肝硬化者,应当适当增加检查次数,观察肝脏是否有癌变的情况。特别是HCC(原发性肝癌)的高危患者(>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和已有AFP增高),应每3-6个月检测AFP和腹部B超(必要时做CT或MRI),以早期发现H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