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登封志愿者 于 2015-8-27 10:19 编辑
2015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登封市志愿者协会推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主动、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历史课”,缅怀抗战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在寻访活动中,登封志愿者一行对抗战老兵进行了采访,记录下老兵们鲜为人知的抗战事迹。
丁书臣: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教员 8月25日中午,登封市志愿者协会一行寻访抗战老兵丁书臣老人,今年已是登封志愿者协会慰问老人的第三个年头。他是送表乡人,今年已经91岁,十几岁就参了军,曾任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教官。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老人身体依旧十分硬朗,热情地为志愿者们讲述起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峥嵘岁月。
陈留申 我们还采访了今年105岁的陈留申老人,老人是送表乡安庄村人,三米见方的卧室里充斥着发霉的气味,一张旧床上面堆放着“年代久远”的破棉被,一台老电视机吃力地播着广告,旁边摆着两个大麻袋,老人说那是他老伴辛辛苦苦从山上汗流浃背生生背回家来的酸枣,家里的生活来源全凭同样年过古稀的老伴上山摘这酸枣勉强维持,老人说:“摘回来的酸枣7毛5一斤,背到送表乡集市上卖1块1一斤。经询问老人,我们找到了我们不愿意相信的“黑屋子”——厨房,我们打开照明灯才看得到东西,狭小的空间,微弱的光线,异常简陋,我们没有看到米、面和任何的蔬菜,看到的只是杂乱摆放着的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锅,旁边是一个仿佛诉说着古老故事的水桶。泥泞的庭院里随处可见的柴火堆是老人九十多岁的老伴每日上山砍完后一捆一捆硬扛回来的。在陈留守老人眼中,为自己的祖国战斗是自己一生中最光荣的事,虽然,在饥饿和枪林弹雨中耗尽了自己的青春。(虽然老兵们每个月领到的几百块钱民政补助还是维持不了生活,老兵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外地一个在登封当地但是也都在80左右身体也不好,还不入105岁老兵身体)
和平来之不易,让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记住这些为我们带来安定生活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