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冶镇西施村,一排崭新又阔气的红色楼房格外引人注目,自西向东依次为:西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施社区幼儿园、西施小学和西施村委。踏进学校大门,一流的办学条件让人惊叹不已,而所有这些奇迹就诞生在我市的一个行政村——大冶镇西施村,得益于一个拥有教育情结的好支书——刘志斌。 投资1550万元 建起的村办小学和幼儿园 坐落在正中央的西施小学,于201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截止目前,西施村委已投资950万元,占地面积10650平方米,服务西施村、大路北村、沙沟村、王楼村等4个行政村,服务半径2.5千米。其中,西施村委投资约360万元,修建一栋4层共3202平方米的教学楼,同时修建阅读室、少先队活动室、心理健康咨询室、餐厅;投资约42万元配备学生课桌凳、师生用床、教师办公用品等。2012年夏,西施村委另投资23约万元铺设塑胶校园地面及跑道,制作玻璃宣传橱窗、装置了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牌;2012年秋,西施村委重投资25约万元修建后花园、硬化后操场,修建环绕操场绿化带;2014年夏,西施村委再投资约500万元,修建一栋4层共4300平方米的师生综合住宿楼,安装校园路灯,且教学楼、宿舍楼全部供暖,彻底解决全校师生住宿、冬季取暖、四季洗漱等问题。目前,学校的足球场正在紧张施工中。 西隔壁的西施社区幼儿园在今年9月交付使用,总投资600余万元,占地3215.82平方米,建筑面积4144平方米,建设有五层教学楼一栋,音体室、餐厅、门卫等设施齐全。在基础设施完工后,村委又投资约70余万元购买大型玩具、校车、铺塑胶、购买桌凳等办公用品、电磁灶、蒸箱等厨房用品等,幼儿园全部地热供暖,解决了师生冬季取暖问题。 “五个一” 让村办小学的孩子们幸福无比 西施小学虽然只是一所级别最低的村办小学,但孩子们所拥有的待遇却是一些市区学校的孩子也无法相比的。据不完全统计,这是我市目前唯一一所拥有塑胶跑道、唯一一所全方位地热供暖、唯一一所有后花园、唯一一所集体住宿八人一间的农村寄宿式学校,再加上很快就要建成的唯一的农村学校足球运动场,这可是创了我市村办小学不折不扣的“五个一”工程。这让村里的孩子们幸福无比,也让邻村的孩子羡慕不已。 “原来每到冬天的时候,我的手都要冻冻疮,流着水儿,很疼,也很难看。作业都没法写。自从我们学校有了地暖后,我的手也不冻了,写出的字更好看了!”六年级的张怡嘉同学高兴地说。 “等我们学校的足球场建成后,我们要组建我市的第一支小学足球队,让全市人都知道我们西施小学足球队。”该校体育老师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村里的孩子在村里上幼儿园,上小学,啥时间也能在咱村里上初中?”村民充满期待地对刘支书说。 刘支书的“教育情结” “看着咱本村类孩子在咱自己家门口能有学上,并且有好学上,俺黑喽躺床上才睡类更踏实。”在提到为什么会投资这么多在村里办学时,村支书刘志斌如是说。在2011年农村学校合点布局时,村里的初中撤掉了,村里的小孩去了 邻村上小学,这让刘志斌和村委干部很失落,也很尴尬。“一定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有好学上。”很快成为村委干部所达成的第一共识。为了补齐村里“要给孩子们好的教育”这块“短板”,村委商榷之后,即把“建一流的学校”定为村里发展的头等大事,所有资金全由村里解决,有难度的,就由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委班子成员垫资,务必在2011年的新学期让孩子们进新学校上课。 为了加紧工期,刘支书及村委干部放弃了太多休息时间,多数时间都在工地蹲守。8月份正暑伏的一天,工地人员比较紧缺,为了赶在晚上下雨前把校园塑胶跑道地面铺完,刘支书带领着班子成员汗流浃背,热火朝天地在校园里赶工的场景至今还让西施小学校长刘艳琴记忆犹新,没齿难忘。当然,工期是得往前赶,但保证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建设工程全程有监理公司和村委把关,在拆迁建设中村委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因建设中因墙漆粉刷不合格,村支书带领村委干部连续6天动手刮墙漆。整理幼儿园活动场地时因有坑深5米多,填土方量大,为早日开学,村委干部早6点到晚20点连续工作了三天,直到所有孩子正常入学。 学校建起来了,学生人数多了,老师也就显得少了。为了解决教师紧缺问题,刘支书从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入手,让现有的老师留下来,并吸引外村教师到西施小学和幼儿园来工作。正是有了这样一位有着浓郁教育情结的村支书,西施的教育在一天天地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一天天地壮大,吸引着周边众多的优秀教师来村任教。这其中就有家在卢店的许召辉老师,他是2011年秋天分配至西施村小学,除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课外,还兼任四、五年级的科学课。村委领导经常与他沟通,了解其心声,让他安心工作。许老师任劳任怨,安贫乐教,在小学一呆就是数年。数年间深得当地老师及家长的好评,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镇前列,并获得县、镇多项荣誉。村委干部及学生家长一致认为:许召辉老师可是咱村里的大恩人呀。当然,像许老师这样外地教师在西施村任教的不在少数,除了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外,村里及学校也是想各种办法关心、善待他们,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建议,能和学校的管理思想融为一体。同时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由村委出资每月为每位外地教师发放交通补贴200元;在学校的学生宿舍楼里为每位教师提供一间休息室,开水、地暖、电视一应俱全,让这些老师们在学校就有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现任幼儿园的园长刘慧晓,孩子在登封市区上学,今年暑假很想调回市区工作,也能照顾到孩子。但在刘支书的婉言相劝下,也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毅然放弃回城的机会,留在了村里。 爱像春风,像雨露,像阳光,推动着学校持续发展,提升着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刘志斌支书说:“每天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在自己的家门口上学,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老百姓开心的笑容,我也由衷地感到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