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9 08:22大河报
垌头村的大妈们在表演合唱
□记者 李岚 文 闫化庄 摄影
在登封市大冶镇,有一个出了名的“唱歌村”,叫垌头村。据悉,该村有410户村民,男女老少都爱唱。下地干活的时候唱,炒菜做饭的时候唱,闲的时候还要聚在一起唱。村民说,他们是越唱越开心,邻里关系也越唱越近。
“为了追求新生活,垌头村民爱唱歌。唱出村里好风尚,互敬互爱好事多……”前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垌头村村委大院时,50多名村民正趁着农闲,聚在这里练歌。一曲《垌头村村歌》唱完,他们又开始合唱《村规民约之歌》。尽管现场没有掌声,没有观众,但村民们一个个唱得十分认真,有领唱,有指挥,仿佛是在进行正规的演出。
60岁的温素莲大妈,是该村合唱团的成员,唱龄有6年。因上了年纪,子女们不让她下地干活,大妈在家闲着没事,便跟着年轻人学唱歌。起初,她唱歌总是跑调,总记不住歌词。为了把歌唱好,她在家一有时间就哼唱。家人在的时候,她小声哼哼,没人的时候,她就高声唱。渐渐地,她会唱的歌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洪亮。加入村里的合唱队后,她常常随队到外地参加演出。
“以前在家歇着,不是这疼就是那痒,一天到晚心里空落落的。自从爱上唱歌后,心情舒畅多了,精神头明显比过去强了,每天不唱几句,就感觉少了什么!”温素莲说,如今,该村的男女老少都爱唱歌。除了传统歌曲外,他们还学了不少流行、通俗歌曲,这些歌都是村里在外求学的学生回村教给大家的。
村支书董军政说,2008年以前,垌头村在登封市大冶镇还是个出了名的“乱村”,家庭矛盾突出,邻里之间不和,干群关系紧张,村前村后垃圾遍地。为了摘掉“乱村”的帽子,村两委以演唱经典歌曲为突破口,提出了“文化兴村”的方案,在物质文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相继改造了文化广场,购置了音响、灯光等设备,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修建、绘制了200余米的文化长廊,并且成立了农民艺术合唱团。合唱团成员既有古稀老人,又有学龄儿童。白天,村民们正常下地干活、出去上班,晚上便聚在一起练歌、学跳广场舞。
如今,垌头村农民艺术合唱团已经唱响了全村,唱出了登封,唱到郑州、西柏坡,唱上中央电视台。村民外出演出已经上百场,去年春节,该村还举办了一场“村晚”,演员全部是该村的村民,吸引了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看热闹。
自从村民爱上唱歌后,邻里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董军政说,近三年间,该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村民上访。通过文化兴村,该村不仅摘掉了“乱村”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董军政说,唱歌对村庄的影响很大,因此还成功吸引了一家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打造一个生态农业旅游的“世外桃源”。目前村里正在兴建室内游泳池、休闲娱乐城、钓鱼台、生态美食园、水上乐园等项目。两栋带电梯的居民楼已拔地而起,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通上了在城市才能享受到的暖气,正如村民所唱的《垌头村村歌》:“唱出精神有干劲,唱出团结构和谐,唱得人人愿奉献,健康幸福乐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