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
1.家长领孩子去“**”的行为确实欠妥,本人不支持,如果真有动手的那就是犯法行为,抓了也活该;
然后进入正题:
读完您的帖子,至少是我本人很压抑尤其是又看了跟帖评论。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非市区户籍人群的歧视和“何不食肉糜”的荒唐。很显然您本人及孩子是没被困扰的那部分人,即优质教育资源的既得利益者。您这么气愤的原因无非就是感觉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了,本来自己孩子一个班可以是50人的现在农村的孩人要来就要变成80人,原本老师能给你孩子的关注自然就要少了,这就让您的心理落差大到就像本来能上清华北大的现在只能上大专的距离。可以肯定的说登封现在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不是像您理解的那样都是像您这样缴纳了教育费附加的城里人争取的,国家配置的资源也不是只为所谓城里人提供的。每个在这座城市生活着的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每个家长都有为自己孩子提供更优质教育资源的义务。就像当年你爷/爸从农村进城一样。
您说买小产权的人是为了即要享受城市公共福利又要享受农村的补偿,我不敢苟同。俗话说的好有头发谁愿意装秃子。说白了就农村的那点所谓补偿谁愿意要。大家选择小产权的根本原因是实在买不起您住的那些手续齐全的小区和独家小院,又不甘于自己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子女脱离目前的阶层过上像您一样的生活,住手续齐全的房子,有单位缴纳五险一金,后代能不采用特殊手段就能上学仅此而已。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至于最终问题怎么解决,你我都没有决定权,也不是你我这样平民的工作职责,专业的事就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教育分配不均的问题也不是我们这个十线小县城的独有问题,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时代的发展注定要有阶段性的阵痛。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以上
(另外纠正并科普一下您文中提到教育附加费,人家的正确名字是教育费附加,他的纳费人范围是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我消费了,哪怕就买了一个烧饼我也是交了教育费附加的,只不过不是我自己去税局交的,而是收我钱的人代我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