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家现在的解决办法其实挺好的,你爸跟你姑父分别过去住一个月照顾老人。
大家都能接受。
然而你爸爸还是想改变这种情况,把老人接到家来,不排除是觉得自己家住着更舒服,可这种情况可能性不大。
那么老太太接到你家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你妈妈在家。老人在家里,有个需求,她能不搭把手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这也是你爸爸的目的: 希望题主妈妈帮他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
而至于题主奶奶,她现在有人照顾,有儿女在身边。那么对她来讲,是住自己家,享受儿女的照顾自在,还是住到儿子家,跟自己以前亏待过,现在关系冷漠的儿媳妇一起生活自在呢?恐怕正常人都不会想改变现状吧。
所以,这件事情的实质就是,你爸爸觉得照顾你奶奶太辛苦了,想要你妈妈跟他一起分担。但是你妈妈跟你奶奶矛盾大,不同意,所以你爸爸生气了。
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你爸爸妈妈之间的问题,而不是你妈妈跟你奶奶之间的问题。你奶奶这个年纪,能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都不知道。
只是你爸爸刻意淡化了自己的存在,在意思表达上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了题主奶奶身上。
毕竟,作为一个儿子,他不好直接说自己不想一个人照顾老人,所以他巧妙地表示,因为老人需要更好的照顾,所以奶奶要住我们家。。
同样的事情,把说法这么一换,立马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
于是题主很自然就被带歪了。把这件事当成了奶奶跟妈妈之间的问题,并且由于奶奶的年纪和身体,觉得妈妈做的不对。
矛盾的挑起者,题主爸爸,却成了不相干的无辜第三方。
就像婆媳关系中,中间的那个男人总是隐形不见一样。
赡养题主奶奶本来就是题主爸爸的责任,然而他却顶着孝顺、道德的帽子,想把责任转嫁给题主妈妈。
从道德情理上来讲,媳妇当然有照顾年迈婆婆的责任;
可是,在当年题主爸爸不同意赡养自己岳母的时候,他就已经失去了向题主妈妈提出同样要求的权利。
然而题主还是觉得自己母亲做的不对,甚至隐隐有因为母亲的行为而觉得愧对父亲的感觉。 而其实这个事情,是上辈人之间的矛盾,跟题主是不相干的,无论偏袒哪一方,都会伤害另一方,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保持现状。实在觉得愧对父亲,可以多去看下奶奶,帮父亲分担一下家务。
至于题主父亲的“难受”,在假定题主姑姑和父亲都很孝顺,把老人照顾的很好的前提下,这种难受,是有多大程度上来自于心疼自己亲妈,多大程度上来自于愤怒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呢?
当年题主妈妈不能接外婆来自己家里住,
可是在当年题主爸爸不同意赡养自己岳母的时候,他就已经失去了向题主妈妈提出同样要求的权利。这段话我要拿小本本记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