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1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为“知晓您的血压”。我国有2.7亿高血压患者,也就是说,全国大概每4~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的诊疗是心内科医生乃至其他科室医生无法回避的临床问题。我们总结了10个临床常见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血压多高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为高血压;SBP 12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为正常高值。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压一直在波动,血压水平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劳累、睡眠欠佳、精神紧张等。因此,一次测量发现血压升高并不能诊断高血压,需要间隔数日后再次测量,至少3次测量血压均升高才能诊断。
诊室外血压测量可用于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对于怀疑高血压者,最好自己在家重复测量几次,这样更能准确的判断是否为高血压。在家中自己测量时,血压≥135/85 mmHg应考虑诊断高血压。

2.血压超过130/80 mmHg,需要治疗吗?
血压136/82 mmHg不能诊断为高血压,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疗。很多人以为血压低于140/90 mmHg就算正常,这是错误的!正常血压是低于120/80 mmHg,超过这个数值就算偏高了。
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人,如果不注意干预,以后可能会发生高血压;即使没有发展为高血压,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从115/75 mmHg起,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1倍。
所以血压偏高的人同样应积极干预,努力把血压维持在120/80 mmHg以下。然而,需要治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药,改变生活习惯同样是有效并且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维持理想体重、少吃盐、生活规律等,有助于避免血压升高。

3.高血压患者应该把血压控制到多少?
我国最新指南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