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雪后登封少室山依然是白雪皑皑,不是一般的冷,但位于少室山脚下黄岭前村的村民牛庆伟却是热情高涨,满心欢喜。“俺村里的石磨只要一开动,全村老百姓家里就得停电,因为电压太低,俺村人只要来磨坊磨粮食,别家就得停电,为这事村里人都可发愁,今天供电公司来俺村改造线路,再也不用担心电压低,电不够用发愁了。”
登封市大金店镇黄岭前村位于少室山脚下,西邻荡漾山,风景秀美,是一个只有23户居民的自然村落,该村电网始架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牛庆伟是黄岭前村第一个使用电做生意的人,至今他还记得当初他的磨坊刚通上电时的情景,尽管是一台小缸磨,只要磨一开,那声音响遍了整个少室山,他感觉家里从来没有那么热闹过。
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电力事业的发展,登封市许多像黄岭前村一样的村落,通上电已经不在话下,更大的变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成了黄岭前村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外出打工回来的子女们为家里添置了电视机、电冰箱、空调。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牛庆伟发现磨坊里的电“不够用了”,如果电器同时使用,村里的供电总闸肯定得跳开,有时给村民磨面,他都是等到后半夜起来干活。为这事情,村民都对他意见很大。后来,黄岭前村电网开始进行二期建设,情况才得以好转。
近年来,随着登封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一系列惠农扶贫政策的实施,作为生态乡村的黄岭前村,该村的农副产品加工、规模性养殖、手工作坊等农村经济产业迅速兴起,对动力用电的需求不断加大,牛庆伟新扩建的石磨加工坊也再一次出现电“不够用”的情况。登封市供电公司在登封市范围开展走访调查,派专人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查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为不能满足供电负荷需求的村落量身制定治理方案。
11日一大早,登封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黄岭前村,由于该村地处山区,加上积雪路滑,山风凛冽,供电员工只好将线缆和物品从抢修车上卸下来,一点一点背到施工处。村民看见,纷纷主动加入到搬运的队伍中。
10:10分,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在工作负责人卢跃峰的统一指挥下,更换导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经过10个多小时的奋战,下午17:10分,工作人员终于完成了黄岭前村的线路改造工作,并一次送电成功。
此次改造,更换老旧线2800多米,调整线杆位置3基,缩短了供电半径,提升了电压质量,确保了黄岭前村在度冬和春节期间用上放心电,舒心电。(钱永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