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的一组疾病,通常伴随细菌感染风险的增加。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本文综述近期儿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及进展。深入了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有助于提高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治水平。
儿童中性粒细胞或多形核细胞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参与宿主的抗感染作用。中性粒细胞抗感染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骨髓产生并输送合适数量的中性粒细胞至外周血循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由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低限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新生儿ANC的正常低限为6.0×109/L, 生后2 周~1 岁其低限为1.0×109/L,≥ l 岁其低限为1.5×109/L。根据ANC 减少程度可将中性粒细胞减少分为轻度(1.0×109/L ≤ AN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