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主要是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参照《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小编整理了肿瘤相关贫血的诊断和处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CRA的分级与分类
1按贫血严重程度分级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标准见下表。
表1 贫血NCI、WHO及中国分级标准
点击查看原图
2按照CRA形成原因进行分类
引起CRA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肿瘤自身因素,包括肿瘤相关出血、手术失血、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溶血、骨髓受肿瘤浸润等
➤机体营养吸收障碍、铁代谢异常、肾脏功能损伤以及肿瘤相关的各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长期、多种肿瘤治疗,如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等。化疗药物可促进红系细胞凋亡,同时还能造成肾脏损害,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内源性EPO减少而引起贫血。
(1)非化疗相关CRA
多数情况下这一类型的贫血为低增生性、正常红细胞性、正色素性、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而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肿瘤相关炎症引起的贫血在临床检查上,通常没有特异性,无法辨别引起贫血的特异性原因,因此临床实践中在排除其他可引起贫血的原因之后,需要考虑是否由炎症引起的贫血。
(2)化疗导致的贫血
化疗和放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也是引起肿瘤相关贫血的主要原因。化疗药物及其相互联合应用能促进红系细胞凋亡,也可能造成肾脏损伤,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而引发贫血。
中国肿瘤相关贫血现状
2012年中国CRA调查显示,共有7972例肿瘤患者有血红蛋白记录,平均血红蛋白为(114.48±19.64)g/L,CRA发生率为60.83%,其中轻度贫血40.84%,中度贫血15.67%,重度贫血3.47%,极重度贫血0.84%。
不同的肿瘤类型和分期,贫血的发生率不同,在淋巴瘤、肺癌、妇科和生殖泌尿系肿瘤患者中贫血发生率达60%,在多次接受化疗和放疗的患者其贫血发生率高达70%~90%。
CRA的临床表现
对肿瘤贫血患者而言,最主要的主观感受就是疲劳感。疲劳感是一种慢性持续的劳累感,其发生与活动的程度不成比例,并且很难在睡眠后获得满意的缓解。
表2 非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实验室表现
点击查看原图
对肿瘤本身而言,CRA会加剧肿瘤乏氧。研究表明,乏氧不仅产生影响肿瘤播散的蛋白质组学改变,导致肿瘤恶性进展,而且也会影响多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进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
乏氧诱导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改变,有可能对放射抗拒有明显的影响。乏氧也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乏氧应激蛋白和凋亡潜能缺失也能产生对化疗药物耐药。
CRA的治疗
目前认为输血和EPO均为治疗肿瘤患者贫血的主要手段,但EPO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输血。
1输血治疗
在CR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至70 g/L或80 g/L之前,原则上不应考虑输血治疗。不主张输血作为肿瘤患者纠正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仅当血红蛋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