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招人才,上智慧登封招聘网
你躺在床上,疼的无法动弹,

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你。

你坐在椅子上,疼的无法站起来,

我能做的只有去扶你。

你的双臂无法伸展穿衣,眉头紧皱。

疼在你身,痛在我心。

每当我看到你备受癌痛的折磨,却无法为你承担的时候,我很无奈,只希望能够做些什么缓解你的疼痛。

我们要理性的对待疼痛,不管是抗癌还是缓解疼痛,我们只有更好的了解它,才能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它。不能人云亦云!许多人对待癌痛都有错误的观念和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癌痛,缓解疼痛。


丨错误观点1丨

我的疼痛是肿瘤导致的,肿瘤治好了,疼痛就好了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这么想? 一些肿瘤的疼痛,往往是肿瘤刺激人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当肿瘤切除了或通过放化疗根治了,疼痛自然也就消失了。而对于许多中晚期肿瘤病人来说,错误的观点,可能导致治疗方向错误。

01

中晚期转移的肿瘤患者的疼痛 

中晚期肿瘤如骨转移、腹膜后转移患者: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类患者的疼痛是神经受到破坏而不是单纯无菌性炎症刺激导致的,称之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即使肿瘤「治好了」,但遭到破坏的神经也无法恢复,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会持续存在甚至伴随终生。 

比如,很多老年带状疱疹病人,「疱疹」治好了,但疼痛依然存在,甚至会比原来更痛,这是为什么?因为神经修复缓慢或者神经修复紊乱(这就是神经遭到了破坏,无法恢复和从前一样,所以依旧会疼痛,这种疼痛不是疱疹带来的,而是神经带来的)。 在中国,肿瘤患者初诊以中晚期居多,五年生存率只有 30% 左右,治疗效果不理想。也就是说,大部分原发病可能是治不好的。一味单纯靠治疗肿瘤而忽视疼痛治疗,其结果就是肿瘤没治好,人也受了罪。  

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导致大脑中枢的敏化,也就是说,大脑已记住了这种疼痛并且将其放大。结果就是,即使没有外界的刺激,这种疼痛也仍然「存在深深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换言之,就类似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不过性质更为严重。


02

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肿瘤导致的

约 10% 的病人的疼痛不是因为肿瘤的原因导致的,而是和正常人一样,是因为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非肿瘤原因导致的。

约15% 的疼痛是肿瘤治疗导致的(比如胸部术后肋间神经痛、腰椎术后腰背痛、比如化疗后周围神经炎、放疗后神经痛等)。

其余约 75% 左右的疼痛才是由肿瘤本身所导致的。 

 换言之,肿瘤病人的疼痛,并不一定是癌痛。 曾经有一位肿瘤病人,一晚上打了 6 支吗啡,仍然控制不住腰腿痛(腰椎也确实有转移),后来考虑是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经常规的椎间盘治疗后一支吗啡也没有用。还有一位癌症病人,胸部疼痛 7 个月,无法平躺,看了很多医生,吃了许多止痛药,效果都不好,其实也是因为颈椎病导致,后来经过不到10天的简单治疗,病人疼痛解决。




丨错误观点2丨

痛了忍一忍,忍不住了再用止痛药,免得吃多了上瘾

可以说,很多人都有这种观点,他们千方百计的忍,千方百计的少用止痛药。对于癌痛病人尤其是慢性持续性疼痛的病人,很多时候疼痛是无法忍受,没有经历或体验过那种疼痛的都无法理解。病人需要持续应用止痛药物,使血里面的药物浓度达到稳定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这次少吃药了,下次为了止痛可能需要更多的药物,带来副作用更多,最终结果就是药没少吃,罪没少受。「按时给药,充分镇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推广的理念之一。 

有些癌痛病人需要用到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而这些药物是有成瘾性的。实际上,阿片类药物用于癌痛治疗,成瘾性并不高,有统计说一千个癌痛病人还不到一个。 由于肿瘤病程的进展,病人疼痛加重,止痛药的剂量需要增加,同时阿片类药物有耐受性,许多病人吃药越来越多是很正常的,这和「成瘾」有明显区别。


丨错误观点3丨

我对止痛药过敏,不能吃

病人会说「我一吃曲马多/吗啡/羟考酮,就头晕难受、恶心呕吐,医生说我是过敏。」其实这并不是过敏,而是阿片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便秘、排尿困难等)。

由于个体差异,人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不良反应因人而异。这种情况下不是不能用药,而是要适当进行预处理: 预防性给予止吐、通便药物,等病人适应了,再缓慢减掉;小剂量开始,逐渐追加。 


丨错误观点4丨

我的疼痛止不住了,给我开一支杜冷丁

确实,在几十年前药物缺乏的时候,杜冷丁给一部分癌痛病人减少了痛苦。如今,时代进步了,许多人对于癌痛治疗的认识和观念却没有进步。 杜冷丁口服吸收不规律,只能肌注给药,用药不方便,血药浓度也不稳定,不利于稳定控制疼痛。再加上杜冷丁作用时间很短,只有 2~4 小时,还不如吗啡(4~6 小时)。 

此外,杜冷丁会在体内代谢成为去甲哌替啶,神经毒性较大,反复应用蓄积后会导致神经中毒症状如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发作。并且,杜冷丁注射后血液与脑内浓度迅速上升,容易达到引起「飘」感的高浓度,更容易上瘾。也早就不推荐杜冷丁用于癌痛治疗,因为现在可用的药物种类多,效果也更好。


丨错误观点5丨

用了这么多药物效果都不好,是不是没办法、只能痛死了

肿瘤的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癌痛的治疗除了传统的三阶梯药物治疗之外,还有很多癌痛治疗方式,如病人自控镇痛、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持续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镇痛等。这些止痛技术创伤小,治疗效果也很好,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疼痛,有效率可达到 90% 左右。


丨错误观点6丨

放疗/化疗也可以止痛,起效了就不痛了

这是一部分内科医生或者放疗科医生的观点。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如果选择好适应证会有止痛的效果,但不是100%有效。  

放化疗对中晚期肿瘤的平均控制率不超过50%。如,化疗对肺癌的有效率最高是60%~70% 左右,对胃癌的有效率仅30%~40%、到了三线药物治疗时甚至10%的有效率都不到。 

放疗对骨转移造成的疼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 70% 左右。而即使放疗能够有效,从制定方案到开始到治疗有效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多学科联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提倡的镇痛方式。只有通过多种方法联合、早期干预,才会起到最佳作用。 举个例子,对于骨转移病人,在放疗一开始加用止痛药物,若放疗有效,疼痛减轻,则减少乃至停止使用止痛药,若放疗效果不佳则继续用止痛药,这样可以比较好的控制患者疼痛。早期止痛,对部分因疼痛无法耐受放疗或食欲睡眠不佳活动减少的病人还可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更好耐受治疗的目的。


丨错误观点7丨

微创镇痛治疗风险大,会导致截瘫等,只能在万不得已时用

微创镇痛创伤其实很小,绝大多数晚期病人都可以耐受,但各有适应证和应用条件。 治疗中毁损的是交感神经不是支配活动的脊神经,导致截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小于万分之一),术后有一过性低血压降低和腹泻等,对症处理即可。而治疗的有效率可达到 80% 左右,止痛效果好。


了解完以上这些错误的观点后,我们大概知道了要如何正确对待癌痛。下面总结了这几点供大家参考:

1

学会科学治疗

对癌痛,肯定是三阶梯疗法,这是目前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其他的偏方不要过于盲目追随。关于三阶梯的描述:不怎么疼的用非阿片类药,比较疼的用弱阿片类药,疼的受不了的用强阿片类药。

2

按时给药

关于止痛药,应该做的是按时给药,而不是一疼了就马上吃。每种药都有它的持续时间,如阿司匹林会持续3-6个小时,而硫酸吗啡会持续12小时。所以也说明了,不是吃了药就会马上不疼的,而且疼了再吃药,就晚了。

3

辅助调理不可忽视,分两点:

1、多吃姬松茸和芦笋。

姬松茸、芦笋中含姬松茸多糖,元素硒,天门冬酰胺等物质。其中姬松茸多糖针对癌症的效果,比灵芝强5倍。对感染和癌细胞本身产生的癌痛,有良好缓解。而硒与天门冬酰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改善体质,并维持身体对镇痛药的敏感,也能缓解癌痛。 



2、多补充微量元素硒

上述芦笋中虽然含有大量的硒,但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还是不够。要想微量元素硒起到缓解癌痛、抗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升食欲、改善体质等作用,还需加大量补硒,或者是选择高吸收的补硒制剂进补。

4

学会分散注意力

看电视、听音乐、读书、唱歌、聊天、缓慢呼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癌痛,是非常有效的。

5

轻松按摩

适当的按摩,能改善血液循环,最简单的方式,在癌痛部位平稳的画圈圈,就能有效的缓解癌痛。


个人签名:
一天不看智慧登封,都不知道登封发生了什么。。。
快来抢沙发
0 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