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就留下养蚕活动的踪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大量与桑、蚕、丝相关的蚕桑文化。嵩山地区是黄帝活动的中心,其妻嫘祖“养蚕缫丝,教民衣服”,登封亦是“先蚕之域”,古代亦大量种桑养蚕。
蚕桑沿革
伏羲以桑制瑟,以蚕丝为弦。嫘祖被尊为养蚕的发明者,后世奉之为先蚕。养蚕业的兴起,是在商代。秦、汉时代,桑蚕业进一步发展,唐代,开拓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
种桑
繁育桑苗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提。因地制宜繁育优良品种,提高质量。平整和深耕土地,种好桑树,施足基肥,选择良种壮苗,
深耕浅载,提高成活率。
采桑
桑叶的生长速度与温度及肥水条件有关。夏秋季桑树生长发育快,小蚕期应以熟叶为主,大蚕期以下枝叶为主,
秋叶宜少采,以养树为主。
养蚕缫丝
集体催青的蚕种最好蚕卵转青后发种。收蚁俗语掸鸡毛,保持蚁蚕头数小蚕期是指1龄至3龄的蚕,大蚕期是指4龄至5龄的蚕,
登封养蚕业的兴盛期是民国之前。
蚕桑生产技术
养蚕所需的用具统称为蚕具。春蚕期气候适宜,桑叶质量好夏蚕主要用疏芽叶饲养,严格控制温、湿度、消毒通风卫生,要释放保食
蚕桑信仰
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登封养蚕多集中在农村喂桑叶的蚕叫桑蚕,喂蓖麻叶的蚕叫蓖麻蚕,养在柞树上的,叫柞蚕。
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期,登封农村还有不少人养蚕。因为养蚕见效益快,流传有“蚕,蚕,四十五天就见钱”的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