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手段活跃在血液科临床,也时常接触到恶性的血液系统疾病患病人群,现如今还有一部分的血液病患者对此项治疗并不了解,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不同血液病移植方式也一样吗?逐此疑问,下文进行相关详解。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哪些疾病(不局限于血液病)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各型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何杰金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系统非恶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纤维化;
实体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
遗传代谢病:粘多糖病,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联合免疫缺陷病,范可尼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肉芽肿。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有哪些?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胎肝干细胞移植;
按照供体来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按供、受体之间的血缘关系:亲属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按照预处理强弱:清髓移植,非清髓移植;
按照供、受体之间HLA相关性:HLA全相合移植,HLA不全相合移植。
不同的血液病,有不同的“移植方法”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未侵犯骨髓的实体瘤(包括淋巴瘤)通常都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使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也可采用自体骨髓。
急性白血病中除了M2、M3可以考虑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其余的均应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慢性白血病必须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干细胞异常所引起的造血系统非恶性疾病也应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部分遗传代谢病通常都采用清髓移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通常采用非清髓的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本过程
首先进行供、受者间的HLA配型,选择合适的供者。
其次,对供者仅进行干细胞动员、采集,将采集的干细胞冻存备用。
对受者进行预处理,回输已采集的干细胞,也可再供者动员和受者的预处理同步进行,采集后直接回输。
最后采用刺激因子刺激造血恢复。同时预防治疗各种并发症。
移植后病人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关卡,祝愿每位病人都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