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是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解决这类人群的脱贫问题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才能让残疾人改变贫困现状,走上致富道路。市残联制定多项惠民政策。
在市残联便民服务大厅,不少残疾人朋友正在排队办理残疾证。残疾证是享受相应政策的依据。残联康复科科长 李玉勤:就是一个好政策惠民政策,这几年来都是免费办理的。
我市共有4.1万残疾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行动不便、出行困难的。为此,市残联专门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为他们办**。今年六月,市残联还邀请郑州市八院的专家来我市对精神病患者免费鉴定。残联康复科科长 李玉勤:一个是减少他们的家庭支出,另外就是他们办理残疾证之后,可以享受到我们残联相关的救助政策,也可以说是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方便他们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残联也制定了多项扶贫政策,帮助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残联康复科科长 李玉勤:咱们登封现在实行的有一个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救助范围就是全市有低保的精神病家庭都可以享受,他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他这个首先得有精神残疾证,第二个就是低保家庭的残疾人,他不要求必须是本人享受低保,只要是家庭成员在一个户口本上,能够证明是一家人,都能够享受这个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救助标准是每人每月100块钱。
除了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外,困难残疾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补贴120元;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有两个标准,分别为256元、550元。需要注意的是,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的重度残疾人不再享受特殊生活补贴。有需要的残疾人可到当地民政所申报,申报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
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本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却不会说话,不能行走。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除了要忍受精神上的煎熬,还要负担看病、康复训练的开支。为了减轻这类家庭的生活负担,市残联制定了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残联康复科科长 李玉勤:0到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这一块,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针对所有智力、听力、孤独症、脑瘫这一块的残疾孩子,每人每年补贴12000块钱。那这个前提是必须在我们指定的康复机构进行训练,因为这个项目名称就是康复训练费,如果不去做训练的话,这个康复费就没有了,目前我们登封指定的机构有登封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市十六人民医院,还有楼上有一个康育聋儿语训中心,分别是脑瘫、智力、孤独症、听障的指定机构。
对于市残联而言,政策帮扶只是一部分,如何让他们正常融入社会,就业尤为重要。近日,市残联也组织发起了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引导残疾人学习技术,帮助脱贫。教育就业科科长 乔慧君:咱们培训这块儿对准的就是全市的各类残疾人,主要对准的就是下体肢体残疾。因为培训包括云客服,还有珐琅工艺这一块儿,它主要针对手比较灵活的残疾人,年龄这一块也比较有限制,主要是16到45周岁,因为只有像这个年龄段的年轻点儿的人,他能够容易接受电脑包括云客服这一块的知识,他们这个工作主要是在电脑上与人交流。
三个月的培训,学费、伙食费、住宿费以及交通费全由市残联全额承担。而培训结束后,企业将对合格的学员全部录取,就业上岗。教育就业科科长 乔慧君:我们这里的就业相当于是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其中我们培训的项目有个珐琅彩工艺,对于手比较灵活的残疾人来说,这个工作也是比较好的就业方式。你可以去企业里边做手工也可以,你可以在家里面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然后做这样的画,做完之后接着把它收走,这样一幅画的价格在80到100左右。
目前,培训班正在报名,有需要的残疾人可到市残联教育就业科咨询。教育就业科科长 乔慧君:咱们的培训时间是现在目前是给全市先发一个通知先报名,然后报名到一百人之后,开始去给学员送到培训学校培训。
为了能让残疾人尽快融入社会,近年来,市残联相继成立了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康复训练服务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和聋儿语言训练中心,重点实施了康复进社区、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轮椅助行工程等项目,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市残联办公室主任 李慧东:咱目的是,一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让他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一个基本的保障,另外就是通过培训就业等措施使他们掌握致富技能,顺利实现脱贫,也为全市的脱贫攻坚战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登封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