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女儿和同学在家里玩的满头大汗,女儿倒了杯温水让同学喝,结果同学非常奇怪地质疑“夏天应该喝冰水,你怎么喝热水啊?” 女儿沉默一下之后说,夏天如果喝温水,身体的小窗户才能打开,体内的热气才能出去啊!”可是她的同学依然觉得好奇怪,我相信很多读者也会觉得这个孩子好奇怪,夏天怎么不喝冰水,反而要去喝温水。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胃喜暖恶寒,吃了温度较低的食物之后,食物很难运化,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人体的生化反应需要一种生活催化剂——酶的参与,而大部分酶活力最高的工作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而胃部的胃蛋白酶最好的工作温度为37-39℃,低于这个温度,酶活力不足,催化反应就很难发生,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食物不能运化”,具体的表现就是人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等状况,对于女孩子来说,虽然尚未行经,但是“寒则气滞”、“寒则血凝”,等到了开始行经的年龄之后,痛经的发病率也会非常的高。 所以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习惯里,吃温热的食物、喝温热的水。奶茶刘若英也是在学过中医的老公的影响下,每天身边带着一杯温水,在45岁的时候依然生子。现在很多人抱怨食品安全的问题导致不孕不育率高升,其实很多点滴的生活习惯,才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始作俑者。 很多单位和学校会体贴地在夏季里准备各种冷饮,但是这种做法只能做到给胃肠降温,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之后,毛孔关闭,体内的热气再也无法出来,反而要利用这种热气把吃进去的冷饮加温到胃肠可以工作的37-39℃,身体的损耗更大,精神更萎靡,更不要说各种冷饮中所含的色素、甜味剂等添加剂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掉体内的水分,会让你越吃越渴。 夏季最彻底的解暑方式就是出汗。让身体由内而外地降温,出汗的方式有很多,适量的运动、可以产生热量的食物,比如生姜、比如羊肉,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在南方地区从入伏之日就有伏羊节的说法,这些看似简单的活法,却让中国人舒舒服服地活了上千年。 但是冷饮已经深入人心,营养学者的话虽然对身体好,依然不能够抵挡各种广告宣传勾引起来的人们口腹之欲。那么可以在生活中选择一些折中的办法,抵消冷饮对身体的伤害。这里教给你冷饮的正确打开方式: 选择适合的时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午11点——下午3点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另外再避开饭后半小时,这时候吃一些冷饮。 严格控制数量,吃冷饮的速度。很多人都有吃冷饮太快头痛的经历,虽然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是这就提示你不要吃太快了,已经引起血管的剧烈收缩和舒张。另外不要一次吃超过2只。 喝冷饮的时候最好不要一口气喝一瓶,每次喝一口,不要急于下咽,在口腔中含一会儿再下咽为好,让口腔做点“加温工作”。 大汗之后不要立即吃冷饮,否则导致毛孔收缩,机体散热困难,引发中暑。 如果是集体中无法避免的统一吃冷饮,可以准备热姜糖水,可以驱寒暖胃,抵抗冷饮带来的身体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