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菠萝大量上市的时候,去一趟水果店,这群长着「菠萝脸」的水果,却有着不同名字和价格。叫「凤梨」的比叫「菠萝」的,价格至少高了一倍以上。
那该买哪一种呢?凤梨和菠萝有什么不同吗?
水果店老板这么说:
当然买凤梨,比菠萝甜多了;
凤梨虽然贵,但不用剔槽啊,菠萝肉里有刺,削掉皮没剩多少,凤梨就不一样啦。
新华字典里这么说:
菠萝,即凤梨。
《中国植物志》13 卷第一分册 65 页:
凤梨俗称菠萝,为著名热带水果之一。
此时,吃货们的心情是:
菠萝和凤梨,其实是同一种水果 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种菠萝了。到今天,菠萝已经成为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
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菠萝种植,广泛分布也为菠萝带来了一大堆名字,波罗、番娄子、露兜子、地菠萝、草菠萝、旺梨和黄梨(这大概都是凤梨在方言中的变音所致)。当然,最通用的名字还要数凤梨和菠萝。
其实,菠萝和凤梨根本就是一种植物,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有人要问了,既然是一种植物,为什么菠萝和凤梨吃起来区别这么大?
这其实很好理解,同为苹果,「红富士」和「黄元帅」吃起来也不一样;同为草莓,「章姬」和「红颜」味道也有区别呢。
菠萝和凤梨,是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
可以这么说,市场上普遍说的「凤梨」,其实是在菠萝这种植物选育过程中,人类更喜欢吃的品种,是菠萝家族中的「高富帅」。
因为品种不同,味道有差异,再加上商家有意的忽悠(当然是为了卖个好价钱),才让我们感觉到凤梨是种新水果了。其实,在我国台湾地区,菠萝的名字就一直是凤梨,打从这种水果从南美洲远渡重洋而来的时候,就叫这个名字。
同一种水果,但吃起来不太一样 那水果店老板说的菠萝和凤梨的区别,是怎么回事呢?
1. 菠萝有内刺要挖掉,凤梨不用?
有人说菠萝要剔槽(挖掉内刺),凤梨就不用。
很多人觉得需要剔槽的是「菠萝」
其实,这些需要挖槽去掉的果眼和黑毛,其实是菠萝这种植物的花残余的柱头和雄蕊等麻烦的东西。而在菠萝的选育过程中,出现了空腔很浅的品种,那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构(吃起来方便啊)。
削皮之后可以直接吃的被叫做「凤梨」
三四年前,我在西双版纳第一次碰到一种叫无眼菠萝的特殊品种的时候,简直震惊了——这种菠萝竟然不用挖果眼,简单削掉外皮就可以大快朵颐了。这些菠萝的果眼浅的品种就是我们特别期望得到的。我国台湾培育出的金钻菠萝、牛奶菠萝都是典型的无眼菠萝。
2. 菠萝要泡盐水,凤梨不用?
这些叫「凤梨」的新品种除了无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吃着不扎嘴,不用泡盐水。这也是很多商家区分菠萝和凤梨的原因。
其实,商家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泡盐水这件事就是真的。之前我们吃新鲜菠萝的时候,都要把菠萝切开,用盐水泡过才能享用。很多人说这是为了 让菠萝的酸味更淡一些,事实并非如此。这样做是为了去除菠萝中一种叫菠萝蛋白酶的物质。如果不这么处理就会「咬」舌头,轻则麻木不堪,重则变成香肠嘴。
虽说像无眼菠萝这样的新品种菠萝蛋白酶较低,但仍然是有,如果吃太多,依然会「咬」人。有次在西双版纳活动,我的好友就在连吃四个大菠萝后中招了,连腮帮子都肿了。
还记得十几年前流行的糖水菠萝吗?这种菠萝吃起来之所以不会麻嘴巴,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菠萝煮熟,菠萝蛋白酶已被破坏,自然就不麻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