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招人才,上智慧登封招聘网
孩子在4~7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翻爬坐立,开始尝试用嘴和手探索世界了,这时熊孩子的特质也开始显露。家长们开始担心从小看到老,小时候这么熊,长大后还怎么了得?
针对家长们眼中的熊孩子,【有请大医生】联合帮宝适拉拉裤特别企划“熊孩子成长课堂”,邀请清华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来为大家揭秘熊孩子成长的秘诀。赵昱鲲

孩子太熊了,有办法“治治”吗?7540 作者:7天健康 帖子ID:224059
Q:“熊孩子”现在其实是一个挺招人烦的词儿,三岁以前的熊孩子行为和在七八岁甚至更大一点的熊孩子行为,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来解读孩子的一些行为。熊孩子出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孩子的社会认知不全
孩子在3岁以前根本不理解这个社会规则,他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比如他不知道打人是错的,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打妈妈可以而打别人就不可以。
这时家长给孩子讲复杂的社交规则,他是听不懂的,简化粗浅的语言孩子才可能接受。
所以有些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在两三岁,出现乱丢东西、打碎东西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可以被理解和原谅的。
所以3岁以前孩子的所谓“熊”,其实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家长不用担心,3岁以后再慢慢教导就好。
但是孩子大一点,比如7、8岁了,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了,还依然出现不礼貌,影响甚至伤害别人的行为,就是家长教育的问题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在两三岁的孩子看来,他只知道自己,不会顾及别人。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下,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其他人造成什么影响或者伤害。
而孩子大一点,比如上了幼儿园,有了更广的社交圈之后,通常就会慢慢接受分享和互惠这两个社交基本原则,逐渐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孩子7、8岁甚至更大一点的时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们就真的该担心了。孩子语言发展能力
3岁以内的孩子,他的语言能力发展尚不能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一旦有了情绪或者其他要求,他不知道用语言来怎么表达,只能采取自己会的方式,也就是身体语言。一般这种情况在孩子2岁以后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会好转一些。
所以对于3岁以前,甚至是4、5岁之前的孩子,不存在熊孩子。 其实也可以说4、5岁之前的孩子都是熊孩子,他们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看似不守规矩的行为。所以家长对此也不必过于担忧,孩子熊一点完全正常。
Q:3岁以前不存在熊孩子,那么后来熊孩子的形成和家长有关系吗?
有的。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可以按照支持度和要求度分为四种。

孩子太熊了,有办法“治治”吗?9179 作者:7天健康 帖子ID:224059
1、高支持:
对孩子有情感的支持,一直爱孩子,孩子有什么挫折家长会立即做出回应。
2、低支持:
对孩子漠不关心;孩子受到挫折或伤心啦,家长一味责骂;忽略孩子的感受。
3、高要求:
对孩子专制,给孩子设置高标准,严格要求孩子。
4、低要求:
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言行过分纵容。
低支持和低要求的教养方式往往容易让孩子变成熊孩子,家长应该尽量避免。同时家长们也要接受孩子目前的能力,相信孩子未来的能力。

孩子太熊了,有办法“治治”吗?565 作者:7天健康 帖子ID:224059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是好动,就可能会出现打闹不讲理,不会分享,没有共情能力,但是这不代表孩子以后也全身缺点,能力不行。
家长们要接受孩子目前的状态,相信自己孩子未来发展的能力。
Q:熊孩子喜欢打人,还屡教不改,作为家长该如何处理?
首先家长不能有暴力行为
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不能让孩子以为出现冲突只能用暴力解决,或者暴力问题只能用更暴力的行为去解决。
可以尝试让孩子承担打人的自然后果,比如他打了你一下,你也打回去一下,让他知道打人是要承担相应后果的。
其次家长不能体罚孩子
如果孩子打了别人,家长不要为了以示惩罚而再打孩子一顿,要采取其他非暴力方式,平和地和他讲道理,用和他讨论的方式去让他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和他建立类似契约关系,比如约法三章,如果再出现打人行为,他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并在孩子再次打人时立即执行约定规则。
建议家长尽量在当时当地让他承担打人的自然后果,发现孩子打人后,立即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很久之后再去处理。Q:听话的乖孩子就一定好吗?
不一定。
当前社会上公认的典型的乖孩子,多是父母控制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般听话、顺从、成绩好,但是这类乖孩子也存在社交能力、自我意识相对较弱的问题。
如果孩子本身经过理性的思考判断,自己决定做一个乖孩子,这个自然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是家长压制孩子天性,把孩子强扭成乖孩子,这对孩子的未来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尤其是针对三岁以前孩子认知发育还不完整的情况下,任何行为都是孩子天性使然,家长强行按照自己的意志压制孩子,比如不让孩子乱爬乱动、不准孩子哭啼、不让孩子玩玩具时弄脏衣服……其实就是抑制孩子天性,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Q:把熊孩子变乖,有必要吗?
没有必要。
事实上小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不乖、熊点属于正常现象。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感、探知欲,他会调动全身细胞去感知、认识世界。
即使出现家长们认为的“熊孩子”行为,也是应该被理解和原谅的。
比如孩子6个月以后,变身爬行小能手,这时候粑粑麻麻一定要多鼓励他,可以给他穿上最适合好动宝宝的帮宝适拉拉裤,让孩子尽情地去释放自己的天性。

孩子太熊了,有办法“治治”吗?8343 作者:7天健康 帖子ID:224059 纪录片《小人国》中2岁的锡坤把东西都撒到地板上,不是因为熊,只因为对东西落地的声音感兴趣
家长们真的不用过早地强制干预孩子的行为。但是这种不过分干预一定遵循以下原则:
1、 不伤害自己
孩子对危险的认知很低或基本为零,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的任何行为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保证孩子自身不受到伤害。
2、不伤害他人
孩子的很多行为是无意识的,他意识不到这种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造成对他人的困扰或对他人生命构成伤害,家长一定及时制止和及时挽救。
3、不损坏珍贵的财物
在孩子眼里不存在珍贵不珍贵,比如他打碎一个瓷瓶纯粹想听听瓷瓶落地碎裂的声音,所以家长应该自觉有意识地将贵重物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及时制止孩子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的行为。漏听就吃亏的话:言传不如身教,身教甚于言传。希望各位家长在日常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自己的孩子。         

个人签名:
一天不看智慧登封,都不知道登封发生了什么。。。
2 条回复  
ct室 小学三年级 2017-4-6 22:50:17
学习
ct室 小学三年级 2017-4-6 22:50:22
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