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能否区分甲状腺增生结节、腺瘤和腺癌?
结节性增生(NH)是甲状腺最常见的源自滤泡细胞的良性病变,其次是滤泡性腺瘤(FA)。由于 NH、FA 以及滤泡性腺癌(FC)在超声和细胞形态学上具有重叠的特征,仅根据细针抽吸(FNA)无法准确予以区分。因此,鉴别滤泡性病变的良恶性具有较高难度,来自韩国的 Sun 等人为此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以期待能发现 NH、FA 以及 FC 在超声征象上的差别,并尝试找出 NH 的特异性超声征象,文章发表在 2016 年第 4 期的 Ultrasound Quarterly 杂志上 。
研究纳入 178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 160 例女性,18 例男性,平均年龄 46.6 岁,范围 17-82 岁。所有结节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 NH 100 例,FA 56 例,FC 22 例。
超声上,常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钙化、内部回声、有无海绵状改变、有无低回声晕环以及结节的外周或内部血流信号。结节形态分为椭圆形、纵横比大于 1 或不规则;边缘分为清晰、不清晰或毛刺状;钙化分为无、微钙化(< 1 mm)、粗大钙化(≥ 1 mm)或边缘钙化;结节回声分为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海绵状改变被定义为多个微囊聚集超过结节体积的 50%;囊性变,低回声晕环,结节的外周或内部血流信号分为存在或不存在。
研究发现,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结节大小,无囊性变,无海绵状改变和外周血流信号以结节性增生作为参照在 3 种滤泡性病变中有显著差异。混合性回声和外周血流与滤泡性腺瘤呈正相关,而结节最大径,无囊性变和海绵状改变以及存在外周血流与滤泡性腺癌呈正相关。结节性增生、滤泡性腺瘤和滤泡性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44、0.858 和 0.705,诊断准确率为 72.6%,超声检查结节性增生、滤泡性腺瘤和滤泡性腺癌具有中度诊断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