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小,反之越大,血液黏度主要由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血液内在因素决定,还与测量条件如温度、渗透压、标本存放时间、检测方法等有关。
1.研究高血粘滞综合征:它是由于机体一种或多种血液粘滞因素升高而造成。例如:血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刚性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升高、血小板粘附性升高等。临床一般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中风等;还可见于血液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其他可见于糖尿病、肿瘤、烧伤、高原反应等。
2.研究低粘滞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液粘滞性低于正常,多见于出血、贫血、肝硬化、尿毒症等。
3.治疗疗效的判断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度是判断临床疗效的指标。
4.疾病的鉴别诊断:例如,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可用于鉴别急性心肌梗塞与重度心绞痛。
5.检测药物的副作用:在应用蛇毒注射液治疗中风病、应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患者的血液粘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以防止患者继发出血性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