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直接介入效果最佳
75岁以上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比例虽然越来越高,但其最佳再灌注策略尚不明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等进行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发现,早期再灌注,特别是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于老年STEMI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绝对死亡风险。(PLoSOne.2016,11:e0165672)
数据显示,直接PCI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和未再灌注组(分别为7.7%、15.0%与19.9%,图1)。然而,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仅直接PCI组与未再灌注组的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研究者认为,该结果表明,直接PCI对于老年患者与在年轻患者中一样,是一种有效的再灌注策略,但溶栓治疗对老年患者的疗效仍需更多证据。
出乎意料的是,溶栓治疗组与未再灌注组之间的短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研究者认为,造成该结果的潜在原因有很多,应谨慎对待,并开展更多研究来进一步分析。
此外,直接PCI组较溶栓治疗组和未再灌注组的心衰、机械并发症和心脏骤停发生率更低。但三组出血性卒中(0.3%、0.6%与0.1%)和其他主要出血(3.0%、5.0%与3.1%)发生率相似。
研究者还发现,三组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有显著差异。直接PCI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使用指南推荐药物的比例更高。直接PCI组患者更多接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较少使用硝酸盐类药物;而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使用抗凝药物更多。
研究者分析了CAMI研究中3082例≥75患者的数据,其中1000例接受直接PCI,160例接受溶栓治疗,1922例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相比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接受直接PCI或溶栓治疗的患者相对更年龄,入院的时间更早,死亡风险更低。
(原文刊载于11月10日《医师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