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站的稳呐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这是解晓东1997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中国娃》的歌词,当时脍炙人口,风靡大江南北,这句歌词唱出了父辈那个时代的浓情和辛酸。
一双千层底,是母爱的浓情
97年,那时乐楠只有11岁,懵懂的我曾经问过母亲,什么叫做千层底的鞋子,母亲沉思了一会,跟我讲起了她年轻时的过往。
我的妈妈出生在东张庄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整个村子都很穷,因为姥爷经常生病需要看病花钱,所以一件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对于有4个兄弟姐妹的母亲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奢求,我的妈妈从小就非常的漂亮也很爱漂亮,她说,她亲身体会过什么叫做一件衣服穿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让她在伙伴中间非常的自卑。
妈妈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很远,每天都要步行走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到,因为家里穷,外婆给他做不起一双鞋,冬天快要来临的时候,她还穿着烂着大口的鞋子,露着脚趾头每天去上学。
妈妈上初中那年,外婆对她说:“妞,今年咱家庄稼长得好,收完麦子,给你做一件新衣服再做一双新鞋子”,妈妈说收麦子的时候她特别起劲,每天晚上做 梦都梦见自己穿上了新衣服和新鞋子,两个月后,外婆拿着粮食换来的布料在农忙闲时,日夜拿着针线和布料不停的缝来缝去,妈妈说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她都记得,后来她穿着外婆亲手做的草绿色布衫和千层底鞋的那一刻,她懂得,一针一线都是情。
母亲很争气,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城里高中上学的女孩子,她告诉我,她年轻时日思夜想的就是摆脱贫困,走出农村,到城里生活。
后知后觉中我懂得“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的稳呐走的正踏踏实实闯天下!”这一句歌词为何触动了那个年代的人。你我生在一个大好的年代,不必为一双鞋子发愁,也很少经历穿上一双妈妈纳的千层底鞋,其中包涵了多少苦辣酸甜。
如今商场精美的货架上摆着一双双时尚的鞋子,过去的老布鞋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但对于妈妈的故事,我依旧念念不忘。
宣化镇申家沟,9个妇女一周纳出15双千层底!
昨天,我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发了一张照片,上面写着在宣化镇荟萃山里的申家沟村,9位村的阿姨花了7天的时间纳出了15双千层底老布鞋,满怀期待下,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我赶往了那里。
大风车吱呦呦,申家沟村民就生活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大风车下,安静而美好,仿佛与世隔绝,时间都慢了下来。
在申家沟的村委的一间平房里,记者乐楠见到了这几个纳千层底鞋子阿姨和奶奶,他们有说有笑,说明来意后,他们告诉我,因为住的太偏远,家里早些年买的电视很多都不看了,也没有安装有线电视,手机在村子里也几乎没有信号,所以他们不知道我是谁,看我求知若渴,阿姨奶奶们给我讲述他们纳一双鞋子的流程。
首先要将这些布料,里外三层用手工制作的浆糊粘三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上整整一天,这些都是做鞋底用的。
接着要按照鞋子的尺寸剪成形状,用白布加浆糊封边一层鞋底就做成了,这个环节很重要,稍有马虎就做不出一双大小合适的鞋子。
接下来要手工把布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手制的浆糊把这些布料贴在上面作为夹层,这样是为了让鞋子穿起来更舒服。
然后要把三层鞋底粘在一块,这些粘连用的浆糊都是用家里的面粉熬成的。
接着就是纳鞋底了,一位奶奶说,这么厚的底子,要在上面穿针引线缝上1500针,这需要它从早上8点钟,一直缝到傍晚太阳下山才能缝好一对鞋子中的其中一只。
再接下来就是缝鞋面了,按照标准尺寸将布剪好形状,然后要要用白布缝上一个里子,包好边,然后用缝纫机缝好松紧口,一对鞋面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最后就是缝鞋面和鞋底了,每缝一针都特别的吃力,缝上一双鞋子至少要花去一天的时间。
就这样一双千层底老布鞋就做好了,如果女士想穿起来好看还要在鞋面上刺绣,一个刺绣就要花去一两天的时间。做鞋的奶奶说,千层底老布鞋比起现在市面上的鞋子最大的好处就是穿上走路非常舒服,而且不会出脚汗,一双鞋穿很长时间也不会坏。
千层底老布鞋,村里妇女撑起半边天!
9个人花了一周的时间纳出了15双鞋子,每一双鞋子都耗费了很多苦心。
这个小型的人工纳鞋队,是宣化镇申家沟村的妇女主任钱松枝组建的,她告诉记者乐楠,申家沟村因为地处偏远,是郑州市级贫困村,总共有125户村民,村里的家家户户,男人基本靠煤矿下井赚钱,女人靠上山砍荆条,编织成筐,几毛钱一个卖给煤矿上,近几年煤矿不景气,全村人几乎都失业了,除了下地干活种粮食,基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现在村子里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目前25岁以上的女人只剩下40多个,登封市供销社是申家沟村的帮扶单位,纳鞋子这个活是供销社的领导给他建议的。
妇女主任钱松枝告诉我们,这些做鞋子的布料和针线都是他从镇上买来的,他希望带着村子里面的这些没活干的女人们撑起村子里的半边天。纳鞋队成立的这一个星期,这些阿姨奶奶们在这里都非常勤奋,有的人纳鞋子中午饭都忘吃了。
今年61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乐楠,自己的丈夫两年前因为血管上的疾病,做了截肢手术,花了50多万,这些钱都是在外打工的儿女和村子里的人帮他借的,如今丈夫已经干不了任何活,他希望靠自己的手艺,慢慢还清这些债务,在跟记者乐楠交谈的时候,他一直保持着很乐观的心态。
记者乐楠了解到,纳鞋队最大年龄的今年已经70多岁,最小年纪的在50岁左右,乐楠发现因为纳鞋子,这些阿姨奶奶的手上都磨出了很大的泡,有的甚至还磨出了口子流血。但是他们在纳鞋队里每天有说有笑,非常开心。他们希望经他们手纳的鞋子可以走出申家沟,走出登封!让更多人穿上他们的心血,也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
这些阿姨和奶奶的身上有偏远农村人特有的质朴,记者乐楠临走的时候给他们的纳鞋队拍了一张照片,他们捧着辛辛苦苦纳出的鞋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千层底老布鞋,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什么是精准扶贫?乐楠认为就是为这些贫困户们指明一条道路,通过他们自己的勤奋努力改变落后的面貌,而丰衣足食的我们,也许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这些善良勤劳质朴的贫困村民们!由衷的帮助别人,真的可以真切的快乐自己!这一双双千层底老布鞋就是他们对于生活的希望。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记者乐楠觉得一双纯手工千层底老布鞋送给父亲母亲,他们一定会特别喜欢,乐楠也给妈妈订了一双,希望妈妈可以穿上并回味儿时日思夜想的那双千层底!
如果大家喜欢也可以给自己父母买上一双,自己想穿也可以,申家沟村的妇女主任说纯手工做一双这样的鞋子实在太难了,100块一双,让大家可以穿穿试试,给他们提提人气,不过一定要提前订,因为现在他们只有9个人,一双鞋子做起来太麻烦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来。乐楠建议村里更多妇女可以加入纳鞋队,在这里也公布一下申家沟妇女主任钱学枝的电话:15093099237,需要的可以直接联系她。
最后乐楠希望,咱们登封宣化镇申家沟的纯手工老布鞋可以走的更远,这几位勤奋的阿姨和奶奶可以改变他们村落后的面貌,撑起村子里的半边天!也希望大家能转发给更多人,咱们一起帮助他们脱贫过上好生活!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登封市广播电视台
《民生服务节目第7天》记者、主播:乐楠
|